第141章安奉軍而不亂 第2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宋彪一點都不幸苦,他只是下令全軍戒嚴整頓,滿人也不幸苦,他們還真以為宋彪好對付,真正辛苦的是蔭昌和張之,等蔭昌親自赴京敍職,順道告訴京師的滿人們——東北新軍已經全軍戒嚴了,俄國子的軍火一整列接着一整列的往奉天運。跪求你們別再折騰了,滿人這才知道什麼叫害怕。

慶親王奕劻一貫是軟弱無能的主,他就真的説了一句實話——朝廷當以“安奉軍而不亂”為上策。

這些事説起來很搞笑,其實也很可憐,中國在最後的這樣一個大朝代裏,已經淪落到了如此的地步,還有什麼希望可言嗎?

宋彪收到張之的這封回電之後,心裏只能嘆一聲,也談不上高興。更談不上失望,他就在電報上批了“閲”字,將電報簿還給舒方德道:“回電就是一個‘謝’字吧。”舒方德默默頓首,道:“是。軍座,全軍還用繼續戒嚴嗎?”宋彪想了想,道:“不用繼續戒嚴,讓醫務處發令,對於剪掉辮子的士兵以便於衞生工作的名義一律獎勵兩銀圓。錢不多,就是一種意思,讓將士們自己去衡量吧,如果全軍能有一半的士兵減去辮子,那就再讓參謀二處重新整理軍容規定,命令全軍將士的頭髮不得長於一寸,士兵退役一律補發三銀圓的蓄辮費用。”舒方德點頭,又問道:“軍座,要不要通過新華會整頓此事,暗中讓大量的士兵剪辮子,造成既成事實?”宋彪權衡一番,覺滿清現在對他已經基本處於無語的狀態,只要他不造反,大概就已經是謝天謝地,便道:“可以這麼辦。”舒方德這才再次頓首,收起電報簿離開了宋彪的辦公室。

對於剪辮子這種事,宋彪一直不想辦的太狗血,確實也沒有必要,新華會是新軍內部的光復會機構,已經建立完善的體系,作為另外一種控制新軍的政治機構而存在,其實,新華會的管理處就是新軍軍部政治處,每個排的輔導員都擔任新華會支部組長負責政治教育。

也可以説,新華會是在東北新軍這兩年的發展過程之中同步壯大,東北新軍不停的擴張,擴張到今天就秘密的轉變成了光復**的武裝,而宋彪也就成了光復**的政治、理論和神領袖。

這是一個非常微妙的過程。

有沒有人密呢?

肯定有的。

12萬人的部隊和分佈在整個東北新軍、警務、巡防民兵系統的6。3萬名新華會、光復會的會員之中難道就沒有親滿派,就沒有告密分子嗎?

肯定有的。

關鍵在於三位巡撫和各地知府、知州的知而不敢報,因為報上去就是捅破天的大事,哪怕清政府也已經知道了,誰敢動?誰敢説我知道“治中先生”就是宋彪!誰敢説東三省到處都是光復黨!

也許清政府寧可宋彪在東三省劃省自立為王,也不希望宋彪直接率兵入關。

事態發展到這一步,哪怕是如張之這樣的悉人士也不過是希望拖一天是一天,拖一年是一年,或者寄希望於“之中”先生途知返。

還是那句話,如果宋彪真的要揮師入關,他未必能坐上皇帝的寶座,可清王朝的滅亡卻已經是板上釘釘之事。

宋彪只是繼續在等,等待局勢更有利於他的那一天。

他每多等一天,局勢就更利於他一天,關內百姓就多苦一天,關外百姓則一如既往的生活在很不錯的環境中,雖然這種很不錯也只是相對關內而言,至少關東百姓收入更高,工作機會更多,糧米油鹽煤柴的價格都算適中。(。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您來小説網…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q在東三省的這個天地裏,已經沒有人能凌駕在他之上,而他大體上是使用了39個人和21個組織機構,完整的控着東三省的一切軍政、財經、產業大權。

這些人都是最聰明的人,每個人都有比他強的一面,絕大多數的人都比他聰明博學,這裏面也沒有多少人能算是他的朋友,但他就是如此領導着的每一個人。

或者説,他在東三省推行的是一種開明的**,他本不需要憲政,不需要立憲,不需要諮議局,而他實際上又是用諮議局這種方式治理東三省。

不管是每週的新軍例會,還是每個月的東三省新政例會,或者是一年一度的遠東財團年會,他永遠都像是雲層之上的那個人,冷漠的觀摩下面的人在那裏討論各種事務。做出決策,付諸實施和努力。

上一页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