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本发动
俄战争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要保障其对朝鲜的殖民统治权,但在宋彪的积极努力下,这一目标实际上是未能达成,只是在俄国内
不断的前提下,俄国暂时承认了
本对朝鲜所拥有的特殊权益,可并未明确这一权益的范围。
现在,随着俄国扶持的东北新军迅速扩张起来,俄国又反悔了,开始重提朝鲜之事,美德法三国也积极参与此事。
1907年9月,东北新军第三次扩军,全军扩编为六个步兵旅、两个炮兵旅,虽然在表面上继续符合清政府的东北四镇的限制,总兵力却增至10。75万人。
在此基础上,宋彪以“大清关外新政改革”、“效法德实施新政”、“三省归一新治”等名义,在东三省采取“关外特治”政策,在奉天府东陵军部和沈
新区之间建造了一栋规模庞大的东三省总督府,在总督府下设财政厅、民政厅、学政厅、农业厅、工业厅、警察厅、防务厅等新政机构,借新政之名彻底囊括了东三省的军政大权,通过对财政大权和军权的垄断实施三省集权治理。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注定不是一个太平年。
这一年里风起云涌,关内是全国范围内的立宪请愿,关外是宋彪的大权独揽和东北新军的增,明着是革命
的
窜起义,暗着是光复
的快速传播,各地都已经有了反清复汉组织的活动。
在一年数百万两白银的支持下,几千万份的宣传单和小报疯狂传,各种各样的分支组织林立,在各地的新学、新军中,反清组织都在快速扩大,传播范围极广。
大清帝国已是风雨飘摇,漏雨成河。
同样是在这一年里,东三省也在继续快速发展,三省进出口总额迅速和整个关内地区相等,出口总额增至3142万英镑,进口总额增至2755万英镑,加上外资和关内资本大规模涌入,东三省在这一年的白银净入增加至178亿关东银圆。
凭借雄厚的矿产资源和大规模的资本投入,东三省在两年内就实现了煤铁开采量超过本的壮举,煤炭总开采量在11月就超过700万吨,一举超越
本截止1907年11月底的620万吨总额的水平,铁矿石开采量超过140万吨,此一点真是远超
本。
虽然这一数据相比美国几乎连1/10的份额都达不到,但对东三省而言,已经是非常高的产量规模。
因为东三省现行大规模开采的煤矿都属于天煤矿,成本极低,质量高而售价低,不仅在下半年开始大量销售到关内,也销往
本、南洋和美国,对
本、台湾和朝鲜的煤炭工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东三省大豆垄断了德国的大豆市场,全年出口总额近15万吨,总出口额
增至2703万英镑,一举超越
本对美国的生丝出口规模,成为亚洲最大的农贸产业。
1907年10月,在法国和英国的积极斡旋下,本政府迫于
力,在要求各国承认《乙巳保护条约》的基础上,承认《韩清通商条约》有效,将有效期延长二十年,增设新义州、新安州、南浦、群山、木浦五个开埠口岸,开放外国投资,并将“朝鲜关税十年不变”的承诺增加至二十五年。
1907年11月,宋彪代表清政府和东三省总督府在金州同本外
大臣林董、韩国钦差李金焕签署《韩清通商续增条约》,依据这份续增条约,清政府将在原有的仁川、釜山、元山三个清租借区之外,继续增加新义州、新安州、南浦三个租借区,约定在鸭绿江两岸各一百公里范围内,华商和韩商都有权投资各项产业,并可自由跨境经商。
此外,除六个清租借区外,两国公民在对方国居住都应办理居留权审核,未得批审,不得在对方国居留和置办物业、田产;朝鲜难民在华及东三省非法居留、开垦者,将依法处置,双方约定在三年内,将现有非法居留在东三省的朝鲜难民遣返。
在《韩清通商续增条约》中,宋彪增加了劳工证的约定,即在批准劳工证后,韩国人可在东三省工作,但不可以置办田产,这是因为宋彪考虑超过十万数量的朝鲜难民遣返后,可能被本利用挑拨中韩国民之间的关系,加上东三省工矿业大规模发展中确实需要很多矿工,适当还是可以通过发放劳工证的方式,解决这些朝鲜难民在东三省临时就业的问题。
《韩清通商续增条约》对本来说已经是英法介入协调的结果,也是
本在不放弃《乙巳保护条约》的基础上所能争取的最优结果,
本国内还是爆发了极大规模的抗议,国民以此为
,
本陆军部也乘机喧哗,要求政府加强陆军建设,确保对朝鲜半岛的殖民统治。
此时免费于本的观点是“海权固然重要,陆权亦是维持统治之
本”、“
本已经有强大之海军,但陆军还需要继续努力”特别是
本工商业界和财阀势力对
本陆军之孱弱更是极度不
,朝鲜半岛是
本最为重要的原材料基地“如果连朝鲜半岛都保不住,
本工业必将衰落”之类的论点更是喧嚣一时。
事实确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