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不管是在1907年,还是即将到来的1908年,宋彪都已经没有像最初刚当上东三省总督那样繁忙,他有着越来越多的时间可供支配,以至于能在军部的新总督府大楼里冷静的坐看东北亚政治局势的风云变幻。
他是一个真正的思考者。
从一个普通的士兵变成东三省之王,他用了三年的时间。
当他为新的东三省构建了整体的框架,建立了新的法律体系和新的行政体系,以及新的军事体系,他就能坐在所有人的顶峰之上,俯视着整个东三省的渺小。赵尔巽一派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要“杀宋彪,诛国贼”这样的呐喊。在新的财政部大臣的位置上,赵尔巽更是控大清银行屡屡以各种借口查封关东货币,阻止关东货币在直隶地区的
通,以至于这段时间又闹出奉票风波之事。
宋彪本不讲这些事情当一回事,他甚至以宋治中的笔名发表了一篇《
杀之罪,
汉之争》的社评,结果惹的更多
人汉臣要杀宋彪,以避免藩
,可
清朝廷中枢和慈禧肯定是惊出一身冷汗。正好宋彪刚处理东三省
人事件,朝廷急忙发旨嘉奖安抚宋彪。
清现在就是一窝子欺软怕硬的
人想要继续保持一万年的
人皇室统治,而且是一窝子的窝囊废,喊起来比谁都凶狠,办起事来比谁都糊涂,怕起来比谁都软弱。
宋彪手握十万重兵,雄踞关东,还怕清那帮孙子?
慈禧真要现在就敢强行调他入京,他就直接带着十万大军入京,看看是他东北新军先死光,还是人全部先死光?
正是在这样的局势之下,张之和宋彪的关系又极其特殊,进入京师之后一直充当
清朝廷和宋彪之间的和事佬,给双方调停劝说。
宋彪将张之的电报打开一看,见上面只有“必当留任”四字,堪称是言简意赅,告诉宋彪别想那些事了,虽然这段时间各种声音都很吵闹,京师内部争论极多,都说要调你入京师,如果你不来就说明你要造反,要提前剿灭你,可朝廷内部争论下来的结论很简单,就是继续请你当东三省总督。
张之和宋彪的关系其实是真的很不错,他在湖广那边财政紧张,为了兴办铁路又借了很多外债,贴补不了汉
铁厂和湖北纱麻丝布四局,这就一并都低价转让给了宋彪的远东财团商办。
武汉后来之所以能成为华中纺织业中心,和张之在武汉兴办的有很大的关系,投资很多,兴办至今也有二十年的时间了,
基很不错,而且是开启先河的大量用女工。
远东财团拿下了湖北纱麻丝布四局之后,也继续采用了和美资合股的方式投资兴办武昌纺织总公司,因为远东财团在经营汉冶萍公司和武昌纺织总公司都采取了同外商合股经营的手段,结果还让张之承担了不少
力,张之
也都忍了下来。
张之后来回电给宋彪,大意是说“你比我厉害,你能控制住那些洋人,而我却被洋人骗的很惨,汉
铁厂和粤汉铁路都吃了大亏,所以,在国内搞新政就得靠你这样的人,至于别人对我的非议,我也不在乎,盖棺总有定论,我问心无愧”还有很多事也可以说明宋彪和张之
关系确实很特别,比如说在
知会的问题上,张之
就听了宋彪的劝说,将抓到的这些**
人都放掉了,暗中将他们送到汉口租界,打发他们去了上海。
张之其实是个很高明的人,他比谁都知道大清国实际上撑不了多久,长则三四十年,短则十几年,而且最终是灭亡在
汉之争的问题上,所以,他就上书朝廷彻底废除各种
汉之别,
人和汉人一样。
张之是拳拳之心忠于朝廷,希望清政府能够接纳他的意见。说不定还能将大清国的国运延续下去,
人可不这么想。他们就觉得张之
也要反了,原来东南互保的旧账就没有和你算清楚。你现在又要搞光我们
人的所有福利。
难道你张之真觉得我们
人好欺负?
于是乎,张之就被调入京师,废除了军政大权,被派过去管理新学之事,以作惩戒。
收拾了张之和袁世凯,
人得意洋洋。又要来收拾宋彪了,说是只要再将宋彪调入京师,大清则安矣,结果碰壁了。碰的一头是血。
这里面也是有很多七八糟的事,反正宋彪很生气的差一点下令全军强行剪辫子,坐等
人领军来收复东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