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光復之殤 第4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宋彪皇帝很討厭這一點,哪怕現在很多農民也積極要求zhèngfu批准這一提議,但是,zhèngfu應該保護的不是這些富裕的農民,也不是這些短視的農民,而是更多的貧困農戶。

確切的說,宋彪皇帝確實很討厭蘇維埃主義,但在所有體制中,他也必須承認唯獨這種體制中的集體土地政策能夠滿足他和中國農民的需求。

中國的人口太多。

想要保證每一戶農民都擁有土地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此時的宋彪皇帝非常擔心,總有一天,情況會被改變,土地兼併被允許,農民開始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唯有兩種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一是帝國開疆闢土,更大規模的擴大帝國疆域;二是帝國人口減少,不管是以節育手段和政策,還是以大規模對外移民。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說,帝國在過去的三十年間一直都在幹這件事。

在帝國人口突破5億大關的今天,確實大約有1/5的國民生活在傳統疆域之外的地區,其中僅從蘇俄奪回及新佔領的土地就解決了大約四千萬人口的生存空間。

所以說,擴張主義對帝國而言必然是長期國策。

nzhu黨恰恰又是國內反戰力量的主要陣營。

宋彪皇帝只能說宋教仁是站著說話不疼,這也是他在過去幾年間減少對nzhu黨的支持,並且拒絕接見宋教仁的主要原因。

隨著他的年齡增長,漸趨向於保守政策,對於宋教仁的nzhu黨就愈加到討厭,在他看來,不管是nzhu黨還是nzhu黨的擁護者都顯得過於自私。

幾乎將一整杯茶都喝完,宋彪皇帝才將茶杯放下,很平靜的同宋教仁問道:“你這幾年一直是東奔西走,為民請願,很是勞累,身體應該還能撐得住吧?”這番寒暄讓宋教仁很是受用,因為他知道皇帝通常不是一個會和別人寒暄的人。他高興的回答道:“回稟陛下,我的身體肯定是沒有問題,這是越忙越硬朗。”宋彪皇帝嘆道:“那就好。咱們說幾個正經事吧。作為執政黨,光復黨內部的問題是越來越多了,需要狠狠的教訓一頓,我倒是很想知道。在你看來,光復黨現階段有哪些問題?”宋教仁想了想,如實回答道:“光復黨的問題其實也簡單。無非就是一黨獨大,太傲慢,聽不得其他政黨參政議政的意見,獨斷專行,zhōngyāngzhèngfu的情況還好一點,在地方省一級zhèngfu就簡直是一群混蛋在執政,傲慢的令人髮指。”雖然不喜歡nzhu黨的政策導向。但宋彪皇帝還是儘可能的保持黨派中立原則,同宋教仁鼓勵道:“他們傲慢混蛋,那就是你們的機會,好好把握住機會即可。”宋教仁答道:“話是這麼說,可光復黨也是會打選戰的老牌政黨。他們有執政優勢,一到選舉期就牢牢抓住兩個大票倉和一個大錢倉,一個是農會,一個是工會,最後的大錢倉當然就是遠東、江南、南洋這些大財團。譬如說華商總會,每年確實也給我們捐贈一筆政治捐款,但給光復黨的分額足足是咱們的十幾倍,如今一打選戰都是錢在撐著場面,他們每個競選議員背後都有雄厚的資金支持,還能搞定媒體那邊的工作,這真是讓我們無可奈何。”宋彪笑呵呵的嘆一聲,道:“所謂nzhu也不過就是這樣罷了,美國和英國何嘗不是這樣。”宋教仁只能點頭承認。

他其實心裡很明白,每一次到了關鍵時刻,皇室cāo控的幾大財團還是會義無反顧的站在光復黨背後,而光復黨所維持的公田制度也一直能掐住各地農會的這個大票倉。

帝國的nzhu體制就是這樣的情況,省議會決定省長,而省議員是按各個縣評選,這就意味著資金雄厚和關係深厚的政黨總能在大多數的縣獲勝,最終敲定省議會的多數席位。

省議會的選舉一般滯後國家議會選舉一年,這就意味著zhōngyāng內閣一旦確立,zhōngyāng的執政黨又能影響省一級的選舉,對於最重要的具有表率作用的幾個經濟發達省和人口大省,顧維鈞首相和前首相唐紹儀,包括其他內閣大臣也都會親自下去輔選。

譬如說1936年的江蘇省和上海省議會選舉,原本是nzhu黨佔據一定的民調優勢,但就在最後關頭,顧維鈞首相忽然巡查上海、南京等地,發出一番豪言壯志,要以zhōngyāngzhèngfu支持的形式繼續支持長三角經濟建設,結果就讓江蘇、上海在最後時刻翻盤,反而再次出現了光復黨在省議會中佔據超7成席位的局面。

簡而言之,宋教仁和他的nzhu黨也是一直在奮鬥,一直被打壓。

宋彪皇帝對這樣的局面倒是很滿意,其實他也清楚光復黨內部的問題還是比較多的,但如果沒有nzhu黨的牽制,那問題會更多更多,nzhu政治中的政黨鬥爭不僅能扯你後腿,還能將對方的各種禍害之處都抓出來惡罵一番,對手作出改進,一起共同進步。

想到這裡,宋彪皇帝忽然覺得支持nzhu黨多贏一些也未必是壞事,只要zhōngyāngzhèngfu相對穩一點,讓地方給nzhu黨一半的機會,那也足以教訓光復黨,順道淘汰掉那些傲慢的自以為是官老爺的舊式老議員、官員。

不執政是不會暴問題的,反過來多給nzhu黨一些受監督的機會,多暴nzhu黨內部的一些問題也不錯。

上一页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