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在這些大量的研究工作中,遠東財團是非常重要的合作方,遠東武器總公司改組為中國長城重工總公司,一直在秘密推進衝壓和渦噴發動機的研製工作,遠東財團的瀋陽飛機制造公司也參與到整個研究工作中,同zhōngyāng直屬的研究院在201工程內相互配合,共同出人出力出資金,分享技術專利和生產製造。
按照現在的趨勢和進度,宋彪預估在1940年之前,帝國就能研製出第一枚核武器,考慮各研究室都有一些特殊的資料情報,起步就直接從內爆式發展,很可能在1938年左右就會研製出第一枚原子彈。
第一代的導彈基本在舊努年就能出現,巧年左右基本就能推出第一代的中程導彈,墜年左右大致就能完成第一代的中遠程彈道導彈。
所以說201工程,特別是201s系列的絕密工程還是非常恐怖的。
理論的東西是比較好做的,比如說渦噴發動機,德國在20代就有相關的理論構想,帝國目前在渦噴、渦扇兩個理論領域上都有開拓,大部分還處於理論計算的領域,實驗
的東西也有,真要做出成品,並且考慮工業生產,這個週期就非常的漫長了沒有十年時間是很難做的非常好,我別是渦扇發動機,花二十年的週期去逐步的摸索和研究是很正常的事情。
其實帝國現在的工業水平和人才積累的厚度要比共和國一、二五時期厲害很多,共和國一五的時候才開始在雲南和鞍鋼研究炮鋼,當時基本還是蘇聯給技術,我們自己按照這個工藝圖進行試生產,一五的炮鋼還是很簡單的銀鋼,當時有兩個很難突破的問題就是鎳的冶煉和熔鍊,一五的時候我們連銀都不能生產,更別提如何熔鍊銀鋼。
這些技術和生產經驗實標上在19紀末期就己經突破了,特別是在20世紀的20年代發展的非常快。
帝國在這些領域就顯得很輕鬆,東北時期就通過和俄德合作解決了銀鋼、炮鋼的工藝問題,帝國在201工程之中還在遠東鋼鐵總公司內部完成了銘的轉式電爐催化工藝’在目前都還是領先於世界的,純度是一樣的,但是國內的生產工藝具備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利用率。
帝國目前的炮鋼生產工藝已經是世界級的領先水平,在宋彪看來的話,基本和共和國時期的70年代大致相當,這樣一對比就能看出帝國在基礎重工業,特別是冶金領域的水平。
帝國201工程在1925年就啟動了新的微晶鋼工藝研究,這個東西說簡單也簡單,微晶鋼就是要在冷軋的過程中採用惰氣保護和超高壓冷軋,這個高壓是正常的五倍以上,才能讓鋼鐵進入微晶水平。
要做這個研究,帝國得首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萬萬噸級別的垂直冷軋機,二是電子顯微鏡,一大一小,缺一個都無法研究整個微晶鋼體系。
70年代以後’世界上的航母、潛艇主鋼材都屬於微晶鋼和準微晶鋼領域,這些鋼材擱在海里20年不生鏽,也不用消磁,共和國是計劃經濟大時代,70年代雖然有這個研究基礎,但也一直沒有搞,後來將航母拖回來才發現缺這些東西,臨時才開始研製。
實際上呢,歐美基本在40年代就有企業從事準微晶鋼的研究,60年代開始大規模的商業應用。
有很多細節都可以看得出來,054a的船艏吊錨的地方是很容易生鏽的,經常會有一大塊的鏽斑,現代級驅逐艦在我國是差不多水平的保養,同樣位置就看不到鏽跡。
從201工程實施以來,全國累計完成的技術追趕項目有4幹餘項,現階段正在預研和趕超歐美的項目有刀個大項,涉及六百多個子項目。
基本在1928年左右,中國的工業整體水平就已經達到了歐美的水平,電氣、電子、材料領域還具有一些領先之處,有了這樣的基礎,帝國才可以展開大量的真正的超越的科學技術研究工作,這裡面就包括了核武器、導彈、雷達、渦噴、渦槳、計算機、半導體等等。
宋彪眼前的劉家峽水電站也是201工程的研究成果,這裡即將安裝的四臺汽輪機發電機組和高壓電網輸電系統都將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這些電站都建起來,xinjiāng和西部鐵路的電氣化就有了基礎。
如此規模的劉家峽水電站,實際上也只是帝國現代化的一個縮影,這個時代的中國縮影,宋彪從這裡可以看到非常多的東西,此時此刻的他可以說是非常自傲。
現在這種情況下,他還需要理睬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