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在舒萱皇后的國會演講之後的第十三天,華盛頓會議正式召開,皇帝陛下宋彪親自出席了會議。
因為身份特殊,而且來的非常早,宋彪這一天是和沃倫。哈定總統一起進入會場,差不多是相當於半個東道主的身份。
這很正常。因為中國的立場基本就是完全支持美國在華盛頓會議的主導作用,通過聯合法意來壓制英同盟,迫使各國簽署一份暫停海軍競賽的條約,此外,在這一次的會談中,美國也將以東道主和協調者的身份就中英、中
之間的各種問題做一次協調。
中美此時就是聯合起來抗衡英同盟,這種立場是極其明顯的。
宋彪對華盛頓會議的瞭解並不多,就目前來看,這個會議現階段的狀況還是很鬆散的,各國派遣來的官員級別也不高,遠不如巴黎和會那麼隆重和高規格。
其實,這個會議在組織上也有很多問題,從一開始就沒有正式的開會期,最初階段就是以雙邊談判為主,首先是英美基本達成一致是保持海軍主力艦總噸位的平等,這裡面也是美國極力爭取和恐嚇英國才達到的條件。
中美就海軍噸位的洽談早就有了一個結論,即中國海軍的主力戰列艦保持在美國一半,或者70%的規模,具體是多少則取決於本的情況,
本是一半,中國就是一半,
本是70%,中國就也是70%,總之和
本平等。
美國當然支持這一點,因為美國在太平洋的海軍力量是比較弱,主力艦噸位遠小於本,中國的主力艦噸位越強,
本的壓力就越大,美國的壓力就越小。
1921年11月23的這一天,華盛頓會議就算是第一天正式召開,各國都派了代表團進入美國的國會大廈,在這裡濟濟一堂,準備先達成一個基礎
的和談意向,後面再慢慢的扯皮具體的海軍噸位,以及其他各種問題。
宋彪是在美國國務卿康恩斯。範德堡和梁敦彥外相的陪同下,和沃倫。哈定總統一起步入會場,他們一眼看過去,整個會場內部基本就三大陣營,法意一個陣營,積極洽談對策,英一個陣營,也在協商對策。
法國總統和總理都沒有參加此次會議,只是派了代理殖民部部長阿爾貝。薩勞擔任法國代表團的主席,也似乎此次會議中派遣規格最低的人,甚至連正式的內閣成員都算不上,但在宋彪的親自建議之下。法國總理阿里蒂斯德。白里安已經緊急趕了過來。
法國現在的問題比較複雜,它的國內反戰情緒極其高漲。民眾對海軍競賽一直持強烈的反對聲,正是因此。法國右翼政黨共和黨在選舉中全面落敗,讓左翼聯盟陣線大舉獲勝,而新上任的法國總統亞歷山大。米勒蘭則是一個著名的改良社會主義者,積極倡導經濟的國家化和福利社會體制,並且強烈反對法國的海軍競賽,要求增加陸軍力量和建設要
防線對抗德國的潛在威脅。
可以說。亞歷山大。米勒蘭對法國的影響是積極長遠的,而他也是法國第一位左翼和改良社會主義者出身的總統。
因為對海軍的藐視,米勒蘭對華盛頓會議是極其怠慢的,只派遣了一位臨時部長前來出席。最後也確實給法國造成了很大的一個損傷,更糟糕的是級別太低,無法和身在此處的盟國中華帝國互動及配合,也就難以對抗英同盟。
考慮是很特殊的盟國關係,法國代表阿爾貝。薩勞在見到宋彪之後,很快就主動走上前向宋彪躬身敬禮,此後才介紹自己。
你看這個情況多麼糟糕。
盟國的皇帝對你派來的一起攜手對付英國的代表是誰都不知道。
法國這個盟國…真的是比較無語的。
宋彪心裡很不滿意,但還是和阿爾貝。薩勞握手示好,也簡單的談了幾句,這個時候。
本海軍大臣加藤友三郎也走上前,向宋彪躬身行禮。
帝國海軍大臣宋文翽陪同在宋彪的身後,對這位主要的敵對者是很瞭解的,上前主動替對方介紹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