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德意志帝國的崩清終究還是在國內,海軍士兵的起義讓危機蔓延到全國,迫使德皇威廉二世退位,新的德國政府試圖同協約國談判結束戰爭。
各國此時都忙於處理內政和堆積如山的軍費債務,正在建造的戰列艦和已經簽署的軍需物資訂單全部都要停止,穩住本國貨幣的含金量和黃金儲備,只有中華帝國依然在加強備戰,同英法美等國都簽訂了軍事物資回購協議,從歐洲戰場回收軍需物資用於維持帝國遠征軍在歐洲的二次備戰。
此時的帝國也甘願被英法美等國當槍使喚,積極挑釁蘇俄,在協約國的支持下利用蘇德《佈列斯特合約》,以保障波蘭和烏克蘭自由獨立的名義派兵進駐兩國。
中蘇雙方到了這時就真的不再考慮通過協商解決問題,蘇俄紅軍集中一切力量消滅國內的白軍,而帝國中央陸軍也加緊在新西伯利亞地區修建防禦工事和囤積物資,同時支援俄國內部的白軍拖延時間。
隨著局勢的不斷變化,帝國一再調整戰略計劃,最終將這場中蘇戰爭的開啟時間確定在1919年的中期,在6月份左右開戰是最為合適的,在此之前,帝國派遣阿圖爾,馬爾託斯將軍等波蘭裔帝國參謀軍官組建成中國顧問團,為波蘭提供陸軍訓練和改進計劃。
因為帝國缺乏向歐洲大規模派兵和維持補給的能力,完全依賴英法是不現實的,而波蘭軍也不是很可靠的軍事盟友,帝國在歐洲的軍事部署就只能是採取銳主力部隊協助波蘭作戰的策略,一戰結束後,帝國就將駐東歐的帝國遠征軍削減到的萬的規模,在中東和巴爾幹的駐軍則保持在舊萬,駐東非遠征軍僅有兩個新編團。
為了保證蘇俄在閃舊年上半年之前無法進攻新西伯利亞和東歐,帝國繼續採取支持白軍的態勢,僅派駐部分新編團佔領和俄國有爭議的領土地區,同時派遣大量新編團進入中亞,驅逐蘇俄和白軍在這裡的勢力。1919年的1月18,帝國內閣總理大臣唐紹儀親自帶團抵達巴黎,參加即將在凡爾賽宮舉行的巴黎和會,對於德國,帝國所需要的戰爭索賠並不多,主要向帝國支付戰爭賠款的國家是奧地利、匈牙利兩國。
帝國此行的任務很簡單,那就是儘可能的爭取戰爭賠款,以減輕帝國在同時進攻蘇俄時的軍費壓力,同時要死保在中東佔領區的保護權,最後才是帝國在亞洲從德國爭取到的殖民地,而本代表團是希望在英國的支持下獲得德國在亞洲的所有殖民地。
英國顯然是個出爾反爾的國家,直到今天還在做夢要求中國同意英國繼續租借香港,而不是如此前約定的那樣在戰爭結束後就歸還香港,甚至派外大臣到葡萄牙協商“建議”葡萄牙也不得歸還澳門。
對於中國在中東地區的佔領問題,英國竭力反對,雖然很早就同意了這一事情,而英國的花招是反對拆解奧斯曼帝國,並且試圖和奧斯曼帝國簽署保護協議,將整個奧斯曼帝國置身於英國的保護之下。
法國想要拆解德同,爭取歐洲陸地霸權,英國反對拆解德國,想要維持英德平衡,中法自然又成了堅定的盟友,相互支持對方的目標,雖然中國原則上也不希望德國被削弱的太厲害。
毫無疑問,最重要的戰勝國是英法,其次是中美意三國,最後是其他協約國,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英同將本也列位為重要的戰勝國之一,同中美意三國平起平坐,完全
出便宜
意,也不能讓中國得逞的態勢,同時又積極支持中國對蘇俄開戰。
所以,英國是一個很氓的老牌帝國,而這場和會從一開始就註定要談半年之久,甚至更久。
當歐美的國家領袖都集中在巴黎爭吵不休的時候,宋彪靜靜的留在國內,繼續用心的佈置作戰計劃和各項準備工作,同時將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些新武器的推進上。1919年3月,過完一戰結束後的第一個節後,宋彪乘坐專列前往山西視察,此行的一個重要目標當然是要視察175國民工業計劃中的山西鋼鐵總廠。
可以說是大規模的得益於一戰的推動,1乃國民工業計劃進展的非常順利,簡直是比預期還要更為順利很多倍的程度,此時帝國已經建立了五個大規模的鋼鐵工業區,分別位於東北、直隸、山西、湖北、山東。
直隸的鐵礦石儲備總量不僅要大於東北,礦石的含量率也更高,特別是邯鄲地區的鐵礦石水準很不錯,從德國轉移來的技術使得中國鋼鐵工業具備提煉貧鐵礦的能力,但是,中富鐵礦石資源顯然更有利於降低鍊鋼的成本。
貧鐵礦不是不好,關鍵就在於成本太高。
直隸目前建立了兩家大型的鋼鐵總廠,分別是灤州鋼鐵總廠和邯鄲鋼鐵總廠,但這兩個鋼鐵總廠和山西鋼鐵總廠一樣,實際上都屬於遠東鋼鐵總公司。
在和上海商幫達成協議之後,遠東鋼鐵總公司將漢冶萍公司的主要控股權地位轉讓給江南工業總公司,至此,全國基本形成兩大鋼鐵巨頭,北方是遠東鋼鐵的地盤,但在福州等地也有投資鋼鐵廠,長江沿線是漢冶萍公司的地盤,同時在山東萊蕪投資鋼鐵廠,全國各地也有其他的鋼鐵公司,合資、民資、外資都有,但在總量規模上都不如兩大巨頭,而漢冶萍又遠不如遠東。
來自遠東財團的鉅額投資,加上本地晉商的合股經營,山西鋼鐵總廠從一開始就不是很缺乏資金,也不缺乏技術,這使得山西鋼鐵工業的發展速度要遠快于山東,並且通過工業扶持和轉移政策,在太原快速重建了一個新的遼瀋工業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