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蒙匪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在宣統皇帝登基後不久,宋彪簽署了新的軍令,正式批准了東北新軍的第四次擴編,開始從旅擴師,自封自設的成了東北新軍和東三省民防軍總司令,從軍座變成了總座,麾下新軍向著二十萬規模的擴張,各地巡防部隊和民兵總數要求達到30萬人的規模。

當然,新軍總規模還是“號”四鎮加本部兩個步兵協、兩個騎兵協、兩個炮兵協,其他新軍則“號”民兵大隊,和清政府在關內“號稱”十六鎮新軍加十六個混成協相比還是很少的規模。

宋彪現在很有錢,東北新軍在1908年的軍費完全夠造兩艘無畏艦。…東北經濟在這幾年的飛速增長看似很驚人,國民生產總額、進出口貿易總額、貨幣通總量、銀行存貸率、人均糧食產量、人均耕地…這些看似現代專業化的數據都是虛的,本就不重要。

東北新政的各種理論似乎也很漂亮,其實,東北新政就只有一個大目標——將東北(含內蒙東部)3億畝耕地都種上莊稼,8億畝牧地都養上牛馬,每年再開採六千萬噸煤礦,工業稅收優待,讓資本主義自由發展,其他都是假的。

東三省總督府和各機關都要圍繞這個大目標運轉。細節之處只是如何輸送、分配、安置這些新增關內百姓,租借住房、生產工具、耕馬鐵犁、口糧良種,輔導生產等等,如何保證工業的全面。

當然,東北在農牧業和礦業的發展肯定會達到一個極限。但這都是以後的事情,宋彪也不在乎,他現在就是要稅收和財政總收入,要軍費和經濟底子打內戰。

要完成宋彪的大目標,東北就必須要解決遍及東北各地的土匪問題。對付土匪,最好的辦法就是搞好民兵武裝。土匪通常都是在地方極有人脈的力量,通過恐嚇、親戚、利益等關聯在鄉鎮裡頗有往來的密探,甚至在各屯子裡都藏有武器,去的時候只有幾十個人,到了屯子裡才變成土匪。

有些屯子則是男女都是鬍子,平時種地。閒時就成了土匪。

所以,民兵打土匪是知知底,一打一個準。

在過去兩年裡,東三省新軍和各地巡防隊、民兵隊總計消滅和抓捕土匪四萬餘人,基本肅清了奉天省和吉林省的土匪武裝。剩下的土匪主要分散在大興安嶺地區,這些土匪又和蒙匪相互勾結,新軍一旦進入山區,他們就悄然撤離到蒙東地區,等新軍回撤之後再返回山區繼續為非作歹。

隨著三省的清匪戰漸結束,宋彪開始著手清理蒙匪。特別是聲勢越來越大的蒙匪陶克陶胡、嘎達梅林、白音大賚、丹畢堅贊四股力量。

清末之所以有蒙匪,關鍵的原因是開墾,隨著東三省各地興辦墾務局。直隸、山東的百姓湧入東三省開墾荒地,和蒙古牧民由此就發生了劇烈的衝突,起初牧民可以將牧區租給漢人種地收租,隨著逐步的發展,包括大量牧民本身也不善於經營耕種,逐漸就丟失了牧地。成為無業遊民,而更多的牧民本身的牧地則大幅度縮減。漢蒙之爭烈,最終導致了蒙匪的大量猖獗。

蒙匪的特殊之處就在於他們時多時少,在東三省轄區的時候能有三四千人,退回草原就變成了幾十人,利用草原和你遊鬥,突然進攻你的時候又在幾天裡就增為上百人,讓你猝不及防。

所以,要對付蒙匪就必須先拉攏一些蒙古人當內應,不管是給錢,還是許諾其他各種好處,包括通過增韞等人的幫助,和蒙古地方王公取得聯繫,雙方一起合作,互通情報,甚至是從蒙古內部大肆購買情報,安眼線。

在過去兩年間,隨著宋彪入主東三省,東三省開墾事務和蒙古本地人之間的衝突既有化,也有淡化,一方面是宋彪大量設置軍牧局、軍墾局,直接在地方實施軍管,控制土地,清政府本不敢和他衝突,只能任由他如此決斷,而他和蒙古王公、平民之間的利益衝突是非常劇烈的;另一方面,宋彪和一部分蒙古王公、平民之間也有購地協議,緩解了部分衝突,並且大量聘用蒙古牧民在軍牧局的工作,繼續從事他們擅長的放牧工作,引入西方牧業管理知識,推廣新牧業、新牧草和新品種的羊、馬、牛,創辦類加工廠、粉廠、織呢廠,集中建設鄉鎮,改善了大部分牧民的生活水平,甚至招收一部分蒙古人加入巡防隊、民兵隊。

宋彪一直有對付蒙匪的計劃,慢慢實施到今天確實也具備了全面清剿蒙匪的基礎,可他並沒有急於採取軍事行動,而是通過一些關係聯繫了四大蒙匪,給他們寫了信,基本是說“有問題可以和我反應,我也會想辦法為你們解決問題”也講了很多和西方新牧業發展有關的信息,說他還是要搞新牧業,改善牧民的生活,適合耕種的土地肯定要勇於耕種,不適合耕種的土地也要堅決發展牧業。

等了一段時間之後,四大蒙匪中的陶克陶胡主動給宋彪回信,很有英雄氣概的要和宋彪在興安盟軍牧局會面,這樣的請求讓宋彪很有點意外,覺這個人很有種,雖然這個人後來被迫投靠了俄國人,外**立之後又作為開國將軍的地位回到外蒙,宋彪還是決定和陶克陶胡見一面,反正興安盟軍牧局是他的地盤。

因為興安盟的巡防支隊有六千多名騎兵,配備了數十名手和東北新軍從德國引入的最早型號的蔡司瞄準鏡瑟步槍(gew98狙擊步槍的前身),在附近區域的威懾力極大。和蒙匪幾次戰都牢牢佔據上風,擊斃蒙匪的數量很多,宋彪就沒有調動太多的兵力隨行,只帶了本部的一個警衛連和兩個偵察連作為衛兵,親自前往興安盟去見陶克陶胡。

在清代。興安盟是一個特殊的轄區地帶,長期歸屬盛京將軍直接管轄,同時在行政上歸黑龍江省,清代的黑龍江省和吉林省在行政劃分上完全不同於共和國時期,不是南北劃分。而是東西劃分,黑龍江省管東三省的西部,和內外蒙界,吉林省管東北的中東部。

宋彪主持東三省之後,將興安盟的行政管轄權完全劃歸黑龍江省,並且修建了一條從齊齊哈爾到興安盟,再經白城查干浩特到長的鐵路。在長遠的規劃中,齊齊哈爾到興安盟的鐵路還會繼續向前發展,一直到州、赤峰,這條鐵路線就是宋彪計劃中的大興安嶺鐵路,將會聯繫著各個軍墾局、軍牧局。開發整個大興安嶺的林牧業。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