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立藩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蔭昌回到京師述職正好是在奉票風波最熱鬧的這些天,剛上任不久的直隸總督楊士襄已經被撤職,趙爾巽也被撤離戶部,整個京師裡就是無比的熱鬧,看熱鬧的人很多,這種熱鬧卻讓蔭昌發自真心的到悲涼和傷痛。

在家裡等了幾天後,他終於等到了慈禧太后的召見,這天一大早就坐了轎子去紫城裡覲見太后。

時隔兩年才有機會回到京師,再去見太后,坐在轎子裡的蔭昌有著說不出的嘆和唏噓,如今的他已經是坐穩了奉天巡撫的位置,他自己覺得這兩年乾的不差,東三省新政裡也有他的一份功勞。

在京師的這幾天,他每天見到別人,別人都會贊他在奉天折騰的新政很是不錯,在朝廷上下都頗有口碑,說他是真正會折騰新政的人。

蔭昌聽來聽去都覺得每個人都說的是泛泛之詞,其實沒有一個官員和滿人權貴真的知道東三省新政到底意味著什麼,以及東三省新政到底發展到了什麼程度。

蔭昌則對此甚為了解,他剛到任上之時,奉天省一年的稅收不過四百餘萬兩銀子,和朝廷每年一億兩白銀的稅收相比,簡直是不值得一提,在各省之中也絕對排在倒數的行列,連陝西省都不如,而黑龍江省和吉林省比之奉天省更是倒數的墊底。

短短兩年時間,即便大半的新辦工廠的稅收還有一大半是減免的,東三省還裁減了各種苛捐雜稅和丁稅。即便是這樣,奉天省在丁未年的稅收也增加到了1578萬銀圓的規模,東三省的總稅收(不含礦產業稅種)則新增到了2703萬銀圓,因為三省都有大規模的官墾局、軍墾局、林墾局,從直隸、山東招攬民丁種植收租,收益頗豐,東北銀行等官辦事業盈利也豐厚。使得東三省的財政總收入增加到了4740萬銀圓的規模。

生財有道。

生財有道啊!

東三省還通過強買強賣的方式從外資銀行那裡賣了總額約五千萬銀圓的長期公債,用於興辦三省水利,增開林牧良田。修通道路,設立公塾新學。

當蔭昌回到京師再次面對舊悉的官員們,想到東三省的那些官員。想到宋彪,他就真的不覺得關內和京師之中還有誰比得上宋彪的能耐。

差距甚遠。

差距甚遠啊。

只是此時的蔭昌已經不敢再擔保宋彪絕無造反之意了,這兩年間,他不止一次的從各種途徑聽說了光復會在東三省迅速擴張的事,雖然手中絕無證據,可他還是有充足的把握猜想宋彪才是光復會背後的那個人。

沒有宋彪的支持,光復會在東三省不可能如此快猛的發展,甚至是肆無忌憚的發展,何況新軍內部的新華會也絕非善類。

蔭昌其實很清楚,他只是故意裝作不知道。因為不知道才能熬過去,他要是真的擺出自己已經知道的架勢,那就只有兩個選擇,一是加入光復會,二是身為巡撫。嚴查反賊亂黨,兩者恰恰都是他不願意幹,也不能幹的事。

坐在轎子裡,蔭昌心裡有著說不出的悲涼。

身為一省之巡撫,政績如此之佳,加上滿人的身份和資歷。他要不了幾年就能成為封疆一地的總督,這本該是值得高興的事,可他哪裡能高興呢?

蔭昌心裡嘆著,痛苦著,人已經到了紫城外,下了轎子,他就繼續跟著太監二總管亦步亦趨的前往寧壽宮。

比起上次覲見,此一次的寧壽宮顯得有些冷清和落寞,在這帝國落寞之時,即便是在清晨陽光的照耀中也顯得異常寂寥,在這裡伺候太后的大多都是一些老宮女,有一些已經在太后身邊幹了幾十年之久,歷經榮辱和各樣的風波。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