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宋彪在大連的行程安排非常緊密,很多安排是在一個月前就已經預定好了。
第二天上午,宋彪就離開謝葉尼斯基的軍政部“總督府”前往遠東商行總部視察,接見新進的一些重要職員,此時的遠東商行通過第一次在國際市場出售十四萬噸的東北大豆,積累了超過三百二十萬英鎊的外匯,加上從湖廣、直隸向東北運售糧食,從東北向外賣皮和煤礦,積攢了第一桶金,生意規模
漸龐大,僱傭的職員也越來越多。
打著洋行的旗號,這裡招募的洋職員也超過了一半,而主要的管理層則是以俄國人和容星橋所聘請的華人為主,滬寧鐵路總辦楊昌齡被邀請到商行擔任遠東鐵路公司的華大班,原範德比爾特鐵路王國的芝加哥鐵路公司的工程師美國人莫羅擔任鐵路事務顧問。
由此可以看出,宋彪對於東北鐵路的建設並不是突然發起的想法,在擔任東三省總督之前,他就有意識的謀圖東北鐵路的專營權。
與其以東三省zhèngfu的名義實施公辦,實際上還不如以宋彪自己的名義去辦理,因為他的名字比清zhèngfu和東三省總督衙門都要值錢的多,也是有信譽的保證。
在過去這段時間,宋彪和容星橋主要是邀請早年的留美幼童加入遠東商行,作為中國最早的一批系統學習西方知識的這批人,他們在此時的閱歷、能力、年紀都正處於人生的高峰,一旦錯過了這個階段。他們也終將錯過整個時代的大發展步伐。
一直留在美國工作的機械工程師鄭廷襄、容耀垣,礦業工程師鄺景揚、鄺賢儔,廣東鐵路局的梁普時、梁普照弟兄,南洋公學的教員容尚勤、程大器,在本經商的鄭桂廷,滬寧鐵路局的羅國瑞,在上海開辦西醫診所的曹茂祥。在上海官辦紡織廠任職的潘斯熾,在開平礦務局工作的吳仰曾,在《芝加哥郵報》任職記者和專欄作家的李恩富。在美國擔任第一位華人律師的張康仁,《字林西報》主編曾篤恭,雲貴礦務局的陳榮貴、鄺榮光這段時間都到了遠東商行任職。
沈德耀在這些人中來的更早。前段時間和吳仰曾、鄺景揚一起去了鞍山鐵礦場實地勘察情況。
宋彪就在遠東商行的總部大樓和大家會見,此時的遠東商行就類似於東印度公司,在東三省擁有極其特殊的經營特權和業務範圍,按照宋彪的構想,遠東商行將在東三省開設遠東銀行、遠東煤鐵公司、遠東鐵路公司、遠東地產公司、遠東紡織總廠、遠東印書局、遠東製藥公司、遠東機械公司、遠東輪船公司、遠東電話公司,另外投資創辦遠東商業學校和東北技術工業學校。
這些公司如果都能順利開辦,對於整個東三省的發展將會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和這些人會晤,並請他們在關東飯店參加午宴後,宋彪專門出時間和沈德耀、吳仰曾、鄺景揚三人單獨會談。這段時間,宋彪還是打算住在關東飯店。並將三人都邀請到自己的房間裡。
此時的這三人都已經年過四旬,正值而立之年。
請他們坐下來後,宋彪拿起沈德耀、吳仰曾所寫的鞍山礦務勘探和建廠報告,大致讀了一遍,他們在鞍山一帶已經考察了半個月之久。在本人和俄國人的勘測基礎上進行了一系列的核實工作,確認此地確實有著非常豐富的鐵礦石儲備,已知的一部分鐵礦場的開採條件很不錯,礦石的品位相對較高。
因為宋彪此前預計是先建一個年產量超過十萬噸鋼鐵產能的鍊鐵廠,沈德耀估算的總投入預計為兩百五十萬美元,其中不包括購買礦場和廠址地皮之類的投入。按照目前比較通用的產60噸的中型高爐計算,大約需要投資五個高爐。
科技的發展就是這麼奇特,在本剛開始創辦新
鐵的前身——釜石制鐵所的時候,
本採購的高爐在當時屬於非常先進的大高爐,
產鐵不過30噸,當時還屬於世界上比較複雜的技術,而那只是1870年的事情,結果
本人在這個釜石制鐵所上摔了一個很慘重的教訓,因為
本當時只能採用木炭鍊鋼,最糟糕的是釜石制鐵所周邊的鐵礦場只有3萬噸的鐵礦石儲備量,比這更糟糕的則是
本當時幾乎只能用土法來運轉這個高價的德國鍊鋼高爐。
本的鍊鐵之路也非常不順利,直到甲午戰爭之前,他們的鍊鋼之路還沒有走上正軌,所煉製的鋼鐵價格比進口鋼鐵高兩倍,質量還非常的糟糕,但好歹是終於超過了一萬噸的鋼鐵產能。
這就是本。
有時候真是不佩服不行。
技術總是在不斷的進步,特別是在這個特殊的20世紀初葉,現在產60噸的高爐已經只能算是中型規模,技術上並不屬於最先進的類型,優點是技術成
,擁有更穩定的效率和不是很複雜的技術難度。
沈德耀之所以推薦使用中型高爐,那是因為他此前在美國開辦的鐵廠也是使用中型高爐,相對較為悉,也有合適的供貨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