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敲詐勒索利益至上 第2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蔣方震則道:“徹底解決巴布亞和緬甸問題,以及印度洋上的部分島嶼出售給我國,特別是緬甸問題。如果沒有緬甸,我軍海軍要繞很遠才能取得充裕的補給。一旦解決緬甸問題,我們在緬甸建立海軍基地,即可直接從昆緬鐵路進行大規模的海軍補給。”宋彪問道:“談過了嗎?”蔣方震道:“暫時還沒有談,我們目前的公開態度還是否決參戰,維持原有的約定條件,除非德國進攻西班牙和瑞典,以及嚴重威脅我國的海洋通行權利,否則我國不會考慮對德宣戰。”宋彪點頭認可了這個談判原則,還是要將價碼抬高,迫英國接受更高的條件,寧可在國際政治中顯得短視和蠢一點,也要實際的拿到更多利益。

在慎重的權衡一番後,宋彪皇帝同蔣方震道:“我會謹慎的繼續表達帝國維護在世界利益的決心,但不會輕易鬆口答應英國宣戰。退一萬步説,即使英國退出戰爭,我們也還是有辦法解決問題的,這意味着我們有足夠的談判資本。當然,如果我們最終沒有同英國達成一致滿意的新協議,我們還是應該給予英國更多的實際資源,國會可以推動新的租借法案,允許我們將剩餘的軍事物資租借給英國,支持英國作戰。”蔣方震同顧維鈞一起答應下來。

三個人的觀點基本一致,參戰是遲早的事,關鍵是要利益最大化,從財政上考慮呢,顧維鈞相對希望晚宣戰,而蔣方震則擔心德國的核武器計劃成功,希望早參戰,早點解決問題。

蔣方震考慮的因素更多一些,因為德國和美國都在進行核武器的研製工作,德國推進的速度更快,拿出來的國家資源也更多,德國現在有蘇佔區這麼龐大支撐,再加上法國、捷克、挪威、丹麥、比利時、荷蘭這些歐洲佔領國,它要搞出核武器很可能就是這麼兩三年的事情。

三人就這個問題前後討論了近兩個小時,將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都分析一番,最終覺得最佳的宣戰時期應該是明年的9月份之前,再晚的話,德國的陸軍規模和整體實力會通過整個歐洲的整合而達到一個非常恐怖的級別。

總的來説,越早宣戰越好。

道理是這個道理,但是明天同丘吉爾首相的談判則是另外一回事。

這天晚上的秘談之後,顧維鈞深夜返回首相府,對皇帝明下午接見丘吉爾首相的事情做了一些新的安排。

下午,宋彪皇帝就在zhōngyāng宮的國賓廳接見丘吉爾首相,為了不讓德國生疑,此次的會晤安排在禮節上並不是很隆重,基本和正常的首相來訪也差不多,甚至連會談時間都只安排了一個小時,原則上,雙方也不會發表任何聯合聲明或公告。

就像顧維鈞首相拜見英國國王一樣,看起來只是一個禮節的問題。

這實際上是宋彪皇帝第一次同丘吉爾首相會晤,宋彪皇帝還拿丘吉爾首相做了個小實驗,將裕華皇儲也一起介紹給丘吉爾首相,開始逐漸的將自己的繼承人推向世界政治舞台。

當着裕華皇儲的面,宋彪皇帝充分展現了自己對大英帝國的同情,以及對國際政治的短視,同昨天夜裏的密談態度截然相反。

宋皇帝正是用他自己的親身示範。告訴裕華皇儲一個最為基本的道理國家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很多時候,短視一點。雞蒜皮的斤斤計較才能為帝國爭取更多的利益,而所謂的國家友誼純屬空談之資。

丘吉爾首相此次在華要訪問七天之久,其實就是想要同中國好好的談價,他也明白中國肯定會出兵。關鍵就是英國必須拿出很高的價碼才能讓中國參戰。

這對英國而言是一件很荒唐的事情,因為中國即便參戰也是在為自己而戰,可現實永遠就是如此的令人噁心。

在隨後四天時間裏。丘吉爾首相同顧維鈞首相、蔣方震總參謀長又進行了兩次會談,將帝國對英戰略支援的問題談妥,英國沒有繼續開出更高的價碼,而帝國也沒有同意對德宣戰。

帝國不可能在這個時期就會暴自己的真實計劃和想法,因為這很可能會被英國單方面的利用,比如故意將情報和談判結果給德國。

真正的談判還沒有開始,現在只能説是維持現狀。帝國出錢出力,支持英國再打一段時間看看效果,與此同時,帝國也將繼續加快備戰的步伐,做好同納粹德國一決勝負的最終一戰。

同英國達成協議之後。帝國開始考慮着手在德國的三個方向加強軍事部署,除了增強對英國的軍事援助和在西班牙的駐軍規模外,在伏爾加河東畔也在不擴大軍事規模的情況下,加強軍事訓練和綜合作戰的部署,以及戰略物資的增儲。

為了避免德國主動將矛盾化,帝國在外層面也採取一種更為明確但不至於怒德國的政策,派遣外相郭泰祺訪問美國,通過聯合聲望要求歐洲各國儘快停止戰爭,避免對世界造成進一步的損害。

上一页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