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雙方並不是第一次近距離較量,在過去的半年裏,這種情況幾乎每個月都有幾次,但被對手主動攻擊還是第一次,英軍的飛行軍官下一次的意識到世界大戰爆發了。
在兩架噴火戰鬥機被擊落後,另外兩架甚至來不及拉昇向上,就被另外四架j303戰鬥機緊緊的咬住,在6對2的情況下,最後兩架噴火戰鬥機也很快被擊落。
看着四架飛機從天空摔落,在海面之上的英國海軍將官徹底震驚了。…拉什特號巡洋艦事件實際上應該是伊朗海軍的責任,伊朗海軍為了宣示伊朗對阿布穆薩島的所有權,主動炮擊了英國的一艘驅逐艦,隨後遭到該艦反擊,結果反而被訓練有素的英國海軍擊沉,伊朗海軍將這個情況彙報給亞盟印度洋海軍指揮部時,自然是將自己的責任抹的一乾二淨。
印度洋亞盟海軍指揮部實質上就相當於帝國zhōngyāng海軍的印度洋艦隊總司令部,該指揮部不僅管轄着帝國zhōngyāng海軍位於印度洋的四支中小規模的海軍艦隊,同時也有權協管伊朗、沙特等亞盟成員國的海軍艦隊。
亞盟海軍指揮部顯然不是特別相信伊朗海軍的一面之詞,在指揮部過去半年的監察中,英國海軍比伊朗海軍要更守規矩。基本不可能是挑釁方,但在正式的調查之前,亞盟海軍指揮部將情況上報給zhōngyāng軍部後。還是從zhōngyāng軍部得到了嚴懲肇事艦船的命令。
這讓亞盟海軍指揮部的司令官帝國海軍中將陳亞武很是為難,軍人以服從為天命,明知道英國海軍不太可能是真正的肇事方,陳亞武中將還是下令海軍予以有限還擊。
在擊落四架英軍噴火戰鬥機後。帝國海軍並沒有繼續對英國海軍的威爾士親王號戰列艦及另外一艘驅逐艦予以攻擊,而是以多架艦載機“護航”的方式遣送這兩艘軍艦返回英國位於阿志曼的軍事港口,在此期間。確認中國海軍航空部隊並無意繼續擊沉兩艘軍艦,英國空軍也僅是再派遣兩架噴火戰鬥機遠距離的監視,雙方沒有再發生新的戰鬥。
即便雙方前線軍事單位為了避免爆發中英戰爭而刻意限制了戰鬥的規模,消息傳回兩國之後還是引發了軒然大波,此時的英國國民終於不再強調和平主義和厭戰思,強烈要求正式開戰,消滅中國海軍。像兩次鴉片戰爭那樣將中國打回石器時代。
英國媒體也是如此喧囂。
民眾的熱並沒有讓温斯頓。丘吉爾首相盲目的失去理智,他很清楚,中國已經基本結束了中
戰爭和中蘇戰爭,這個時間段和幾個月前不同,已經完全不利於英國。一旦中英開戰,在英國海軍抵達印度洋之前,位於南亞大陸的英軍就可能已經被徹底殲滅,而中國海軍主力可能也雲集在這一海域,正等着缺乏航母和航空力量的英國海軍送上門。
在此事發生的兩個星期之前,温斯頓。丘吉爾首相派遣不管部大臣亞瑟。格林伍德訪問美國和法國,希望就目前的亞洲事務達成一致,共同迫中國及亞盟讓步,結果卻很遺憾,雖然美國和法國在東南亞都有殖民地,但是法國同中國一直是特殊的戰略盟友關係,法國也不可能為了越南殖民地的宗主權同帝國在中南半島開戰,而美國則剛同中國達成《中美太平洋平等協約》,得到了中美互相承認兩國在太平洋均等利益和地位的承諾,不可能撕毀這一協約。
這意味着在亞洲殖民地的問題上,英國是孤立無援的,甚至因為持有最多的殖民地而被中法美共同排斥,從實際的國家利益考慮,美法實際上更樂意見到英國喪失這些殖民地的局面,這不僅有助於削弱英國的地位,也有助於擴大美法在這些殖民地的商業投資開發和擴張的機會。
譬如説印度如此龐大的事情,不管是美國,還是法國和中國,幾乎都很難獲得足夠的商業機會,完全不能同英國相提並論,以英國現有的實力而言,這是三個列強都不願意接受的情況。
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英國不可能單獨挑戰中華帝國在世界海軍領域的新霸主地位,更不可能挑戰中國在陸軍和空軍的絕對霸主地位。
幸運的是在拉什特號事件發生後不久,華皇陛下以最近十年來很罕見的情況在《zhōngyāng報》和《東正教篤信報》上同時發表了一篇社論,這篇具有明顯的和談意味的社論讓温斯頓。丘吉爾首相和英國人看到了和平解決問題的希望。
很多人並不瞭解這件事背後的原因。
1941年4月1,納粹德國只用了4個小時就殲滅了丹麥和挪威的軍事力量,這一軍事行動遭到了整個世界的反對,以德國在蘇聯掌控的原材料和資源,足以應付它打一場世界大戰,而德國之所以要攻佔挪威,除了擴張主義的貪婪外,其目標更是想要佔領挪威的水電系統和能夠生產重水的維莫克化工廠,而這一化工廠的持股權有一半控制在同中**部關係及其特殊的禪臣公司手中。
雖然在德軍發動閃電進攻之前,zhōngyāng軍情部已經炸燬了該廠的主要設備,銷燬了現存的重水,但這一情況還是引起了華皇陛下的特殊關注。…相對於德軍進攻丹麥、挪威所用的4個小時,中華帝國zhōngyāng國防軍在同本的戰爭中耗時兩年之久才攻陷東京的成績顯得無比晦暗,和帝國zhōngyāng國防軍的整體實力完全不相稱。
這裏面的原因很多。首先,本的軍事力量相對丹麥、挪威要強大很多倍,完全有資格位列於世界前十強的列強席位。其海軍規模在戰前更是堪稱世界第二或者第三的水平;其次,帝國zhōngyāng國防軍在開戰初期的軍事力量過於分散,帝國陸軍在戰前總員僅同納粹德軍相當,所需要防禦的疆域面積卻是納粹德軍的25倍以上。分散的軍事部署完全不利於帝國集中足夠的兵力對
軍發動大規模的進攻。
這些情況隨着戰爭的持續發展而逐步改變,特別是在陳武上將替代蔡鍔將軍出任東北國防軍的總司令後,這一系列的情況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在軍事戰術領域,陳武上將也針對朝鮮和本戰場作出了大量的編制及裝備的調整,在空地一體化和合成營戰術領域的突破更是大幅度的領先於世界軍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