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帝國海軍向前衝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法國總體來説在一戰後的恢復速度還是不錯的,但本現在的經濟總量都開始近它,應該説它還是遭受了一戰的重創,這種漫長的影響就是一種疑難雜症的慢病不斷消耗法國的生命力。

隨着中國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中法的差距會繼續擴大。

按照帝國內閣的估算,基本到了1935年左右,帝國的國民平均教育程度基本和歐洲中等水平國家相比已經沒有明顯差距。在1940年以後,中美之間在國民平均素質上就沒有了差距,屆時以帝國的人口規模,中華帝國真正的發展期才會到來。

加上201工程的逐步實施,帝國工業技術水平的逐步提高,現在的樂觀估計是在1930-1935年出現一個重大的分水嶺,從1930年開始進入這個分水嶺,帝國就將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1911年後出生的帝國一代逐步成長起來,這是真正接受普及制教育的一代,他們才是中國真正的希望。

屆時,帝國的城鎮化率初步達到40,初中教育人口占總人口的1/4,中專教育人口占1/10,這三個指標會是非常重要的,而帝國在煤、鐵、鋼等基礎數據也將達到美國的同期水平,甚至有所超過。

從1930年這個分水嶺開始,帝國將會進入五五計劃和六五計劃,中華民族的真正的偉大光復時代才會到來。

同宋彪心中的那個強大的中華帝國1935年相比,1925年帝國還只是剛上路而已,但考慮1930世界大蕭條的到來,以及本經濟屆時進一步軍國主義和侵略態勢的擴大,即便現在不是擴充軍備的最佳時機,宋彪還是決定臨時增加海軍的規模。

在四年內建造四艘豫州級戰列艦的同時,帝國還準備繼續建造四艘萬噸重巡洋艦和四艘裝甲巡洋艦,以及兩艘航母,籍此在1929年將帝國主力艦規模擴大到27。5萬英噸的上限,航母達到3艘,萬噸巡洋艦22艘,5千-7。5千英噸輕巡洋艦12艘,驅逐艦、防衞艦、潛艇總數量超過180艘,海軍標準排水量總噸位達到90萬英噸。

從1907年籌建東北海軍和船舶工業,從1913年逐步上規模製造軍艦,加上一戰的賠償,帝國不斷累積海軍的家底,不斷培養帝國的zhōngyāng海軍,現在終於有了威脅本海軍的實力。

到1930年,歷時23年的忍辱負重和艱難發展,帝國海軍才終於能在這個規模上威脅本海軍,在一個決定本命運的時刻迫其不能採取極端政策,就算本海軍向南發展,帝國海軍也要聯手美法海軍進行制約,迫使本無法通過向外擴張緩解國內經濟問題。

如果最終真的是中海軍大戰,宋彪也在所不惜,哪怕是戰敗,只要扼殺本擴張,中國在整個大戰略上就是勝利者。

只是考慮帝國目前的造艦能力,宋彪考慮將四艘萬噸重巡洋艦和部分輕巡洋艦以債務抵償的方式在法國生產,他就將這一事情和霞飛元帥在這天晚上做了秘密協商。

正如宋彪的擔憂一樣,霞飛元帥也認為中國海軍如果在短時間裏擴大的過於迅猛,很可能在某個地區導致和本海軍的劇烈衝突。

霞飛元帥的判斷讓宋彪更加擔心中海軍大戰,只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本屆時沒有退路,中國同樣沒有,中國必須竭盡所能遏制本的擴張。

凌晨時分,宋彪乘坐專列返回běi,在路上,他一直在思索着答案,而唯一的答案就只能是在航母和潛艇上,帝國必須建造更具有威力的航母和潛艇,在關鍵時刻對本發出致命一擊。

第二天上午回到皇庭zhōngyāng宮,不顧辛勞的和家庭一起享有了早餐之後,宋彪沒有做任何休息就直接前往辦公廳工作,並且將海軍大臣宋文翽喊過來商談具體的造艦計劃。

帝國成立之後,海軍的軍費一直是在呈上升趨勢,並且是一種穩定的上升,受世界海軍競賽的影響很小,特別是在最近五年隨着國家船舶、冶金、蒸汽輪機和整體重工業水平的逐步提高,帝國的海軍開支增幅最為明顯,造艦噸位逐步增加。

在造船廠的佈局上,帝國通過長期的扶持政策培育了金州、上海、福州三大造船基地,同時在廣州、灤州、錦州、青島、蕪湖建立五個中型造船基地,三大造船基地以造戰列艦和重巡洋艦為主要軍事訂單,五個中型造船基地則以輕巡洋艦、驅逐艦、防衞艦、巡邏艇、魚雷艇和其他輔助艦船為主。

在下一個五年計劃中,廣州、灤州、青島也會成為新的大型造船基地,武漢、寧波、海州也將成為新的中型造船基地,帝國在規劃上是非常合理,各個船舶工業基地周邊都存在臨近的鋼鐵和重工業,這將有利於在大規模戰爭階段的資源調度。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