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從一戰至今,帝國雖然沒有推出新的類似於175項的國民工業計劃,帝國工業依然處於技術和產品總量的快速擴張中。特別是在油脂、紡織、染料、化工、機械、電氣、汽車、冶金等重要工業領域擴展的異常迅猛。
帝國的化肥產量從1913年的170萬噸增到1921年的4300萬噸,帝國汽車產量從1913年的14萬輛
增至1921年的38萬輛,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化肥和汽車工業大國,農業機械也從1913年的400萬馬力總量增加到1921年34億馬力,雖然這一指標僅相當於美國同時期的1/7,甚至只是美國1910年時期的1/3,但在世界範圍內已經是農業機械化規模最大的國家之一。
農業機械化的推廣有一個極大的效應就是節省的勞動力資源。使得農業人口的勞動率和總產出快速增加,農業人口可以在種植莊稼之餘,從事其他副業勞動。增加畜牧業和果林業的同步發展,增加蔬菜、魚蛋和類的供應。
隨着工業機械的本國化和帝國財政信貸政策的支持,小型的鄉鎮企業也開始不斷湧現。推動國家鄉鎮化建設。
所有的一切都源於一個問題,那就是科技的發展。
201工程在現階段與其説是創新,不如説是更為快速的追趕世界科技,只要是為了達成這個目標,無論是自行研發、仿製,還是直接通過針對的招募外國專家,直接以最快的時間解決複製,或者是更直接以國家工程名義從國外引入買斷專利技術,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帝國在最短的時間內擁有世界上最為先進的技術。
與201工程相對應的則是工業大臣鄭廷襄提出的“國民工業湛運動”試圖在全國範圍內推廣一種可靠有效的工業質量管理體系。
雖然帝國在一戰期間大量出口了工業產品。但在質量上還是明顯處於一個較為低級的階段,英國人過去所説的中國貨是專門指奢華美的瓷器,現在則是指中國那些便宜而
糙的工業產品。
和王永江在農業所實施強硬政策一樣,工業部也採取了類似的資格證體制,學習德國。強制要求技術工人必須接受職業教育,對技術工人提供更多的資格分級保護和企業工藝培育減税政策,勵企業招聘和培養更多高級技工。
但是,想要最快時間的提高這些工作的效果,最簡單的辦法莫過於直接招聘外國專家和優秀技工,聘請他們在工廠工作。為他們提供更好的待遇,邀請他們擔任職業技術學校和中等專科學校的教職員,全面收歐洲的技術。
在國內“國民工業湛革命”更常見的一個稱呼是“國貨革命”革命這個詞在帝國已經有點被濫用的趨勢,但不可否認,它也確實好用,只要是能強國富民的革命運動,總是會
來最為熱烈的響應。
在這個時代,國人的熱情是非常純粹的事,至少比一個世紀之後更為純粹和簡單,很多實業家在響應國貨革命的大中,甚至可以不惜成本的追求品質和工藝。
在這個情四
的時代裏,實業總是和強國聯繫在一起,經辦實業的人也大多來自於上
階層,有着更多的抱負和希翼。
201工程就是這樣一個時代裏的特殊工程,為了追趕外國科技而存在的國家大計劃,不管是用什麼辦法,帝國也要有其他列強才有的科技,帝國甚至還要研發更高水平的科技,大部分投身於此的實業家、科研人員不是為了財富和名譽,而是為了一個強大帝國的光復夢。
我們是為了光復中華而努力的一代人啊。
只要我們的熱血和信心不是被那些軍閥亂黨無緣無故的費掉、消費掉,我們本就可以在這個時代締造一個屬於中華民族的成就和奇蹟。
國人為何不可在這20世紀的上半葉就能立足於世界之巔?
不錯,即便到這一年,在華皇立國十二年後,帝國的總產值也不過是美國的1/3,人均不過1/12,可帝國還在高速的發展中,國人的信心高漲,自尊心更為強烈,愛國忠君之思奮發而上,一切都是如此之美好,只要zhèngfu不出錯,皇帝不出錯,國人必當可在三十年內稱雄世界,立足於諸民族和國家之頂點。
帝國正在飛快的前進和追趕,現在需要的只是一個為期二十年的和平環境,僅此而已,可宋彪卻很擔心本這個永遠的麻煩者。
在和梅貽琦談論201項目的進展之時,他心中總是有不妙的覺,總覺得
本這個禍害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問題上,遲早還是會給帝國帶來一個巨大的麻煩。
這顯然不是一個新問題,從一戰時期,本就尋求各種方式想要得到德屬新幾內亞,對於這裏的黃金和銅礦資源,
本早已羨煞不已,而英國也答應了
本這一要求。
在中國佔領德屬新幾內亞之後,本就從來沒有停止過爭奪和
涉,從蠻橫到協商,從協商到強硬,
本的姿態變幻了幾次之多,在華盛頓會議之後,隨着英美對
採取妥協政策,以及對
本在這一問題上的同情因素,
本的態度恐怕又將趨於強硬。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