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華皇和託派之王 第3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11月的新尼古拉耶夫斯克城也開始變得寒冷,晚上最冷的時候在零下9度左右,最冷的時候則是在2月份,極限低温能達到零下30度,一般則在零下20度左右,白天平均温度是零下10度。

因為天下寒冷,泥土大面積的凍結,蘇俄紅軍很難大規模的修建溝壕和防禦工事,原有高爾察克白軍所修建的工事不僅在方向和針對上有問題,本身還在戰爭中遭到了大規模的破壞。

局勢對蘇俄紅軍更不利,但他們擁有人數上的優勢,所以,他們可以更多的考慮進攻,但這就要取決於米哈伊爾。伏龍芝和阿列克謝。布魯西洛夫將軍的共同決策了。

天氣很冷,宋彪在一等內侍官韓麟的陪同下。行走在山林間的小路上,就在司令部周邊不遠的地方散佈,他穿着很厚實的細呢絨軍大衣和那雙很久未穿的黑鹿皮軍靴。

到來之前的冷風已是讓人不寒而慄,哈一口氣都能看到白霜垂落的樣子,這種覺就和東三省在冬天裏差不多,對宋彪和韓麟這樣在東北生活慣的人來説,倒是沒有什麼好驚奇的。

宋彪的覺就是好的。基本只要能適應東北的天氣,這裏就沒有什麼不能適應的,土地一樣肥沃。遼闊無邊的幾百萬公頃土地都是一望無垠的田地。

他此前對這個地方一直懷有疑慮,總覺得即便在協約中和俄國強行割佔下來,最終也未必能夠一直留在帝國的版圖中。但是現在,他已經改變了這樣的想法。

遠處的山巒覆蓋着一層白雪,白樺木的樹葉都已經落光,只剩下光禿禿的樹幹繼續屹立在山林裏,怎麼看都和東三省沒有太多的差別。

宋彪心想,或許正是因為這樣,俄國才對東三省和遠東執不已吧。

現在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時機,只要真的強行佔領下來,手段硬一點就能徹底的永久擁有,問題只是要提防蘇俄此後幾十年間不可能放棄的反撲進攻。

雖然擁有更強的軍事實力。宋彪心裏卻沒有十足的把握,因為對手是蘇俄,他太瞭解這樣的國家到底有多少軍事潛能,特別是在它們剛成立的時候,那種動員和思想統一的步伐會讓所有敵軍到無法理解。

從去年開始。宋彪就已經一再強調思想教育和民族教育的重要,其實他一貫是非常重視這兩點,只是在過去的一年中又牢固的…或者説是很不放心的繼續強調一番,最終效果如何,他卻還看不出來。

為了確保士兵的戰鬥意志,zhōngyāng軍部和帝國一直在反覆進行反蘇宣傳。宣揚和誇大民族生存危機,傳播中俄仇恨,傳統的馬克思原理中,總是過多的將“經濟”片面的解釋為資本主義,實際上,決定戰爭的經濟因素通常是國家和民族利益,不管是**,還是資本主義,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永遠置於主義之上,否則,蘇俄就不會成為蘇帝。

為了儘可能簡單的達到效果,帝國更多的願意簡單的將這場戰爭比喻為20世紀的漢匈戰爭,將俄國人比喻為匈奴,為了保障民族的生存權利和利益,必須擊敗俄國人,將他們趕出亞洲。

效果如何,或許只是在戰爭開啓之後才能看出來。

在樺樹林裏,宋彪看似閒散的行走着,眉頭卻鎖的很緊,他並不擔心米哈伊爾。伏龍芝和托洛斯基,雖然這兩位都是很高明的軍事戰略家,他擔心的是阿列克謝。布魯西洛夫將軍和亞歷山德羅維奇。涅茲納莫夫將軍,這兩位對東北軍和他都太瞭解,很清楚中國陸軍的作戰風格和思想,以及戰術上的各種特點。

從近期的空中偵察和情報收集來看,蘇俄紅軍在東線的軍隊很特別的分開為三個集團軍,第一方面軍和第二方面軍位於前方,第三方面軍拖後,三者成品字形佈置,相互保持六十公里至八十公里的距離。

宋彪就一直在心裏琢磨着蘇俄紅軍這種部署的意圖,毫無疑問,這種部署可以有效的防止帝國陸軍實施分割圍殲的戰術,不管帝國陸軍準備圍殲哪一部,都會同時來紅軍2/3的軍力合圍與反撲。

不管是宋彪,還是蔡鍔、蔣雁行、傅良佐,對此都缺乏很好的對策。

當然,蘇俄紅軍這種軍事部署也有一個重大的弊端,那就是隻適合守勢,一旦揮師進攻,三個方面軍之間必然要拉開距離,否則就不能有效保障後勤,假如紅軍硬扎硬打的三個方面軍全線推進,背後就會暴出大範圍的空白地帶,以帝國陸軍的特點,完全能抓住戰機從側翼入。

作為應對,蘇俄紅軍必須在進攻中將前線的兩個側翼拉開,擴大覆蓋範圍,或者是將後面的第三方面軍提前,用第三方面軍強攻,第一、第二方面軍在側翼進行保護。

不管蘇俄紅軍如何調整部署,只要軍事力量在前進過程中有變化,那就會有破綻。

只不過這樣的戰術部署相比軍在中辛亥戰爭時期的落後方式,還是有着非常大的進步,至少不會被帝國陸軍不斷分割和蠶食。

宋彪這兩天一直在思考這裏面的問題,他開始構思一種新的作戰部署,直接集中主力鋭擊潰一個方面軍,迫使蘇俄紅軍從三個方面軍的相互呼應,變成兩個方面軍的一前一後。

擊潰一軍,入中間,再圍殲前面的一個方面軍,最後依靠騎兵的速度衝擊第三個方面軍。

這是宋彪在近期思考中得出的一個最佳方案。

雖然在戰略部署上變化很大,但是在實際的作戰過程中,宋彪只需要將手中僅有的兩個坦克旅都集中在一個集團軍,或者將四個坦克旅調出來,組建成一個機械化的集團軍,只要蘇俄紅軍的作戰意圖暴出來,他就集中一個機械集團軍和前線兩個集團軍中的一支配合,構建成新的鋭主力,直接越過鄂畢河擊潰其中一個方面軍。

宋彪默默的思考着一些細節問題,特別是在彈藥、人員、火力等方面,一直不停的反覆思索,天生的軍事嗅覺讓他一直有種不太好的預,那就是蘇俄紅軍的進攻會非常快,很可能就在近期。

雙方主力看似相距四百公里,可能只需要半個月的時間就會正面主力決戰。

蘇俄紅軍其實和帝國zhōngyāng陸軍一樣,都是以速度和猛攻為最高指導思想,這種思想來源於托洛斯基在蘇俄內戰時期所建立的方針,由此而影響深遠。

在現階段,得益蘇俄內部一些在中國擔任過軍事顧問的沙俄將領的幫助,蘇俄在這種轉變上顯得更為輕易和從容,並且也採用增加人數的方式來彌補快速作戰情況下的火力不足問題。

想清楚這一點,宋彪果斷的下定了決心,這就重新返回指揮部召開臨時例會,按照自己的設想進行戰術部署上的調整,編出四個坦克旅、兩個整編步兵師、一個輜重旅、兩個騎兵師作為機械化的第三集團軍,將這個鋭部隊壓縮在兩個集團軍的中間,隨着配合一個集團軍突擊敵軍。(。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

上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