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從1911年至1913年,帝國中央海軍陸續從英美法等國購入7艘二手巡洋艦和搬新型號的輕裝甲巡洋艦,排水量噸位在2000至8500噸之間,另外自造了七艘千噸級排水量以上的軍艦,一艘弍2400噸排水量的海錦號輕裝甲巡洋艦、一艘1750噸排水量的海寧號輕裝甲巡洋艦,五艘1200噸至1500噸排水量的近海防衞鋼艦。
等1915年底之前從美國增購和自造的多艘新式輕裝甲巡洋艦陸續到位,中央海軍將擁有27艘巡洋艦,海軍總噸位達到14萬噸,屆時勉強能湊活着用。
當然,這個噸位不僅差距本非常遙遠,真要打起來,刀艘巡洋艦加起來也未必是三艘
本戰列艦的對手。
宋彪此時到金州造船總廠訪問意義自然是很重大,寓意也很明顯,因為程璧光是前面兩艘自造艦在設計上出問題的最高負責人,至少在責任上確實如此,宋彪對程璧光很有點失望,此次前來視察就只讓負責海軍事務的中央軍部副總參謀長薩鎮冰一起陪同讓程璧光這位海軍部長在北京城裏好好琢磨一下問題到底出在哪裏。
比起上次前來視察時,金州造船總廠的規模又比往昔擴大許多,和美國合資的第二造船廠已經建造了萬噸級的貨輪,所以宋彪很不理解金州造船總廠為什麼連造一艘兩千噸級巡洋艦都會出問題口雖然對此一直有點不痛快,可宋彪還是保持着極大的剋制和冷靜,並沒有對人員作出任何調整,也沒有干預船廠的正常經營。
或者正因為皇帝遲只沒有任何表態,身為廠長的胡維喬和總工鄭清漣那是何等一個驚慌,很早就到了關東總督府駕,此後就一直跟回到船廠宋彪沒有任何不高興的樣子,和前兩次來船廠參觀一樣的聽着他們的介紹一路參觀新增設的船塢和廠房口為了控制造船用鋼的j量問題,以及便於使用大型鋼材,金州造船總廠在周邊廠區和美國伯利恆、遠東鋼鐵總公司合股投建了一家鋼鐵廠,專門用於冶煉造船用鋼。
宋彪也去了這家新的鋼鐵廠查看一番至少在表面上,金州造船總廠簡直是喜訊連連造船總噸位相比1剛1年翻漲了六倍,大量建造5千噸級及以下排水量的貨輪,以及300噸至600噸的小型汽輪、巡邏艇,萬噸級的貨,輪可製造了四艘,工人擴大到了兩萬人。
似乎都是好江息,只是宋彪再也沒有過去那麼樂觀了。
直到從船廠離開之前,宋彪也淡有胡維喬、薩鎮冰説很多,他只是按時按點的完成了預定的視察工作中午就返回府邸,下午準備再去震旦大學和遠東海軍士官學校視察。
薩鎮冰一路不敢説三二,直到快回到關東府邸,他才和閉着眼睛坐在車裏的宋彪説道:“皇上,臣下以為金州造船總廠的水平在國內確實已經算是翹楚此前兩艘自造軍艦都有問題,想必還是經驗不足所致。”宋彪繼續沉默不做任何表態。
薩鎮冰稍顯猶豫,又繼續勸説道:“皇上,臣下以為船廠此時也需要一些鼓勵。”宋彪這才答道:“如果他們是建造無畏艦出了問題,我自然要積極鼓勵他們不怕犯錯,只是建造兩艘巡洋艦出了點差錯,這是小事,犯不着我去説話。何況金州造船總廠是一傢俬營工廠,也不是前朝的福州船政局,政府的表態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自己要爭取市場。話説回來,早錯總比晚錯來的好些。”薩鎮冰想一想覺得也是這個道理,此前海錦、海寧兩艘輕裝甲巡洋艦屢出故障,對海軍和船廠而言是個棘手的大問題,頗讓眾人頓喪信心,可對皇帝而言,這真的是一件無足掛齒的小事。
宋彪則繼續和薩鎮冰説道:“我還是以前的那句話,諸位繼續努力吧,等有了真正能讓我滿意的成績,我自會嘉獎諸位。”薩鎮冰當即答道:“臣下代表諸君謝過皇上隆恩。”宋彪不再答話,闔上眼簾。
關於海錦號差點在黃海翻船之事,他只是責成程璧光委託法籍造船顧問進行調查,又讓容星橋既要查明原因,也要繼續堅持原有的財團船舶工業的大戰略不動搖。
所以,他對此不在公開場合責怪任何人,也不偏袒任何一方,本身就已經是對中國船舶軍工業最大的鼓勵。
他不説話,這就表示原有的計劃照舊推進下去,不做任何改變,只是增加了遠東船舶研究院這樣一個更高的設計和技術機構。
這一天的下午,身為皇帝和最大資助人的宋彪前往震旦大學視察。
帝國的教育基本是以德美為榜樣,學德國主要實施技術專科教育,保障國家工業和技師人才,追求更高知識水平的技術工人階層為國民工業的脊樑,學美國推進國立和私立大學共同發展之方針。
燕京大學、輔仁大學、東吳大學、震旦大學,此都是私立和教會大學不在政府管理範圍,和美國商議後,清華大學教育基金轉入上海聖約翰大學和燕京大學、輔仁大學,以清華大學為基礎另外籌建歸屬中央財政出資的中央帝國大學。
北京大學、上海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這些都是公立大學,但都屬於各省和直轄府資助的地方公立大學,真正歸屬中央出資的大學則有中央帝國大學、中央理工大學、中央通大學、中央醫科大學、東北大學、江南大學、北洋大學、南洋大學、西南大學九所。
現階段中國唯一能有資格和世界頂級學府相媲美的則只有震旦大學,震旦大學在1907年之前就設有英、法、德、俄四種語系,全外語教學,1907年增設語校區1912年才設立中文部校區。
震旦大學的佔地規模在全國所有高等院校中是最大的,甚至高於中央帝大和西南大學,面積包含整個台山、磨鹽山和西郊區,佔地21平方公甲,使得這一區域統稱為大學城,所以才有足夠大的規模同時設立六個校區,相當於是六所大學合併在一起。
因為主要是採用外語教學震旦大學在東北和全國開設的十四所預科學校都是四年課程,對外語要求極其嚴格,除了外語成績很好的學員外,大部分學員從考入預科學校到完成學士學位都需要八年時間,也正因為這樣的基礎學員畢業後約有一半都可以推薦到國外大學繼續留學深造,每年保送耶魯、哈佛、巴黎、柏林、莫斯科大學的學員各有百餘人。
經過這些年的逐步發展以及此前多年累積的基礎,本校中文部目前擁有六千名在校生,逐步超過德語校區和英語校區,成為震旦大學最大的校區,而各校區之間,只要外語成績達標也可以旁聽其他校區的導師課程,或者是申請其他校區的導師課程。
各校區之間保持着非常寬鬆的課程申請和旁聽程,俄語部的可以轉修德語部英語部可以轉修法語部,比如去年開設的核物理專業,法語部、德語部和英語部同時有導師開課,學員可以
據自己的外語狀況自由申請。
隨着大學教學實力的發展和外聘一教授的增多,包括聘請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和化學獎的教授擔任導師震旦大學目前在教學規模上開始更側重於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培養,鼓勵本校學員儘可能在學校攻讀到碩士學位。
如此龐大的規模和教學平、師資力量自然是要以資本為基礎的而震旦大學的基金會常年保持在1夶萬英鎊的規模,每年新增的遠東財團、社會各界和皇室捐款也都保持在100萬英鎊規模,在整個世界的私立大學中都位列最高水平,大學甚至設有創業基金,在震旦縣、金州縣、復州灣、旅順購置土地,廉價租賃給學員創業,鼓勵學員自行創業。
當然,帝國教育在整二上還是效法德國,公立和私立大學都有研究機構,由政府和社會資助從事基礎科學的研究工作,國家教育的整個體系和資源上則同德國一樣側重於職業教育,在全國範圍內主要推進專科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
在整個教育結構上,帝:採取四級制度,第一級為公墓、小學;第二級為初級中學;第三級為高級中學、大學預科、專科學校、職業技術學校;第四級為大學、學院、高等專科學校。
考慮國情和國家經濟的基二條件,全國範圍內主要以農村的公塾、私塾教育為基礎,多快好省的先用公塾制這種成本低廉的方式將義務教育建立起來,只有各縣和人口較多的鎮設有正規的小學教育,各縣保證有一所公立初中,各府保證一所公立高中。
公塾和小學h業即可選擇就讀職業中學,一般為期三年畢業,所以,很多學員十四歲就會參加工作,一般各私立大學都設有預科學校,公立大學則從公立、私立高中統一招生。
帝國各省的國民教育普及程;各不相同,都是據各省的財政經費量力而為,在西部、西南等地方財政較差的省份,如果雲貴、廣西、陝西、察哈爾只能保證基礎的公塾教育,而湖廣、晉、贛、徽、魯、豫、川等省則能普及正規的小學教育,江浙、直隸則推行九年制普及教育,東三省和北京、上海、天津三大直轄府在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基礎上繼續增加一年職業保障教育,即在初中畢業後,繼續增加一年職業技術學校的免費教育,這樣的學校一般設置鉗工、磨工、銑工紡工等基礎職業培訓…”而帝國法律規定年滿十六週歲才可正式參加工作,嚴
招聘十四歲以下童工,十四以上、十六歲以下在工廠工作一律屬於保護
的學徒工,不得從事體力負荷較大和危險的工作。
帝國對於職業教育力;重視程度是很高的,19貮年就出台了《職業技術工人保障法案》嚴格要求各企業相關技術工人必須經過為期一年的職業技術培訓…”並在全國工業最低工資的基礎上,按技術級別增加對技術工人的薪水保障,在各工程和項目招標中,嚴格要求企業必須達到一定級別的職業技術水平。
在1540教育計劃1的推進下,經濟水平較好的各省在19舊年時期都已經建立一所國立綜合大學和師範、理工、法律、財經、醫學五所專業學院,和鬮所專科學校,即便是貴州、廣西兩省,目前也基本完成一半的指標任務。
總體比較,帝國的教育還是以德國為師範,嚴格學習德國的職業教育神,不管是內資、外資企業,一律要按照帝國的《職業技術工人保障法案》,對工廠的工人提供最基礎的培訓1課程,保障絕大多數的工人都可以獲得職業評級資格。
就現階段而言,東三省的教育肯定還是要遠高於全國水平,三省的小學、中學、專科學校在數量上都和本大致相當,震旦大學、東北大學、東北政法大學、東北理工大學、盛京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組建的東北七高校聯盟更是以壓倒
本高等教育為基礎目標。
在參觀了震旦大學之後,宋彪此次的遠東視察就到此為止,在遠東飯店和財團的部分總董會晤後,他才繼續乘坐專列返回北京。
至此的他已經準備就緒,一切就在等待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中國也準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