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2013年4月。英德第四次海軍協約談判失敗,自此兩國和世界各國都明白英德兩國海軍宣戰已經只剩下時間上的問題,但在具體的開戰時間上,英德的判斷是在1915年之後,而俄法的判斷則以為至少是1918年之後,這兩個判斷上的差別很快就帶來了不同的效應,比如説法國的潛艇大體使用德國的柴油機,而德國在1913年底就開始逐步拖延柴油機付。
中德之間的絕大多數的軍事合作也在1913年9月之後趨停滯,取而代之的則是中英、中法之間的大規模而緊促的軍事合作。
考慮戰時的軍需物資補給問題,中國從英法俄三國邀請了軍事技術和軍需部門的軍官組成特別顧問團。耗費巨資從各國引入不同規格的生產線和技術,大規模投建相應的基礎礦業,大規模培訓工人,以zhèngfu引導的方式重組和私有化江南製造總局,使之由虞洽卿領頭組建江南工業總公司,同英**火巨頭維克斯公司在多個分公司合資經營。
天津、山東的機械武器製造局合併為北方工業總公司,福建、廣州的船政局和製造局則合併為南方工業總公司,漢陽兵工廠則由遠東武器公司和法國多家軍工企業合資經營。
時間越來越短,越來越緊迫。中國在軍工業的投資規模上也在短短几年間遠超本,快速向着亞洲第一大的軍工國躍進。
遠東武器總公司則是真正的中**工巨頭,不僅參與了江南、北方、南方、漢陽軍工企業的私有化進程,還是擴大軍工業投資規模的主力軍,投資總額佔中**工業擴張的半壁江山,同時在東三省、察哈爾、山西、山東、兩湖和其他各省大量為軍工業提供基礎原料的礦業公司,特別是在芒硝礦、硫酸鈉、硝酸鹽和煤化工業的開發上,累計又投入了重金,從英法美等國大量引入先進設備和工藝,擴大軍工業的規模和水平。
甚至在紡織業、食品工業領域,遠東財團也逐步向着具備為英法提供軍需供應的實力,在飛機領域,通過和英法美合作,遠東飛機制造公司開設了17家分公司,完整的包含了整個產業鏈,並且從歐美高薪聘請最好的設計師和工程師參與到這一新興的工業項目中。
在船舶領域,遠東財團在私有化福州造船廠和廣州造船廠後,在海州投建亞洲規模最大的船用柴油機、船舶鍋爐生產基地,在遼陽擁有亞洲最大規模和技術水平最高的鋼鐵冶金公司,在瀋陽則擁有亞洲最大規模的機牀、列車、飛機制造公司,撫順又擁有亞洲第一水準的煤化工基地。
這一系列的大規模投資看似內閣zhèngfu和中國民族資本共同推進的175項國民工業計劃的一部分,背後則都是皇帝無形cāo控的鐵腕。
1912年底,遠東武器總公司為了推動輕機槍的對外出口障礙,推出了新型號的m1912型邁恩斯輕機槍,由美國德裔工程師法倫。邁恩斯擔任設計師,國內稱之為瀋陽造輕機槍。
在軍艦領域,通過引入英法技術,結合原有的美國工程師,在金州造船總廠建造六百噸設計排水量的驅逐艦和三千噸排水量的輕裝甲巡洋艦,使用美造汽輪機和柴油機。
從1912年到1913年,整個中國就在這種澎湃而瘋狂的復興中高速前進,一切都在努力學德國,派往德國的留學生僅次於美國,卻在戰爭準備之階段就走向了英法俄協約組織。
學德國的最大特點是專科化教育的普及,而不是像美國那樣擁有更多的高中,在中國…兩年中,全國興建的中等專科學校有142所之多,約有1/4的師資力量來自外聘。
在這兩年裏,內閣zhèngfu做了很多工作,但真正讓國家發展起來的力量是資本家、工人和農民,真正讓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的力量來自於銀行。
皇帝也做了很多工作,建立龐大的軍工業,繼續整編和督訓zhōngyāng陸軍,擴建zhōngyāng海軍,正式設立了zhōngyāng空軍,在běi和遼陽設立了第一、第二個空軍偵察團。
在1913年,xizàng試圖dúli,皇帝從四川派出一支約有四千人規模的xizàng巡防團,陪同zhōngyāng駐藏大臣沿茶馬古道進入昌都,直到1913年的10月份,這支部隊才抵達拉薩。
這一年的6月,第二次巴爾幹戰役開啓,奧匈帝國和俄國的衝突進一步擴大,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陰影終於將要到來。
為了進一步觀察世界軍事局勢和新戰術的發展,zhōngyāng派遣了以陳其採為首的觀察團進駐希臘軍隊,併為希臘陸軍提供了部分參謀意見,也第一次向國外大規模出口軍火,對希臘、維利亞、保加利亞都出口了大量的波普寧衝鋒槍、步槍、迫擊炮、彈藥和炸藥,甚至是六架安裝了外國發動機、照相機等配件的偵察飛機。
如果説1911年的中辛亥戰爭證明了中國陸軍的實力和名譽,1913年的第二次巴爾幹戰役則是中國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發揮陸軍強國的價值,同時也對中**工業起到了極佳的刺
作用。
1913年的年底,法國出售的兩艘舊型號的光榮級裝甲巡洋艦抵達錦州龍門港,成為帝國zhōngyāng海軍北海艦隊的旗艦“遼陽號”、“撫順號”在1913年的這一年,本貿易進入了前所未有的大逆差時代,對華的紡織品出口和對美的生絲出口都遭受了真正的重創,朝鮮外貿的主導權也繼續被中國商人把持。
在這一年裏,中國紡織品進口總額大幅下滑到2300萬中圓,僅為1909年的1/6,國產紡織品開始佔據市場的絕對主導位置,出口總額則增加到4120萬中圓,和本紡織品在朝鮮、東南亞繼續保持着
烈的競爭態勢。
在這一年裏,中國煤炭工業總開採量達到了破紀錄的7635萬噸,鋼和生鐵總產能達到了790萬噸,而東三省工業在這個份額中佔據75%以上的份額。
在這一年裏,中國開始真正的推進主要城市的電氣化革命,出台政策繼續加強扶持國內電氣產業。
在這幾年的快速緊張且主要依靠投資拉動的經濟大中,中國已經做好了
接第一次世界大戰到來的準備,雖然中國工業的發展時間而很短,3/4以上的工業產值都誕生在東三省,地區發展極度不平衡,但在技術、水平和總量上已經超過
本這個並不強大的對手。
與此同時,一戰終於就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