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戰略 第2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這是中國新政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力量,推動社會前進的方式主要還是依賴zhèngfu的前瞻的大規劃和投入。

宋彪當然希望這些計劃都能圓滿的實現,那樣的話,中國就沒有道理不強了。

將手裏的這完,宋彪喝了口茶,這才準備和唐紹儀將其他的一些小事也順道商量一番,一等內侍官張富田卻在這個時候走了進來,和宋彪稟告道:“陛下,英國公使朱爾典爵士求見。”宋彪微微有些詫異,這樣的行程至少應該是通過外部門提前幾天告之,等外部和內務部安排之後再説吧,他是皇帝,哪裏能説見就見?

宋彪看了唐紹儀一眼,似乎覺得唐紹儀能給出一個合適的解釋。

唐紹儀匆忙道:“回稟陛下,內閣zhèngfu這邊確實是沒有收到有關的請求。”宋彪當即很有點厭惡的回覆張富田道:“你讓他等內務部安排,難道他們大英帝國的公使就高人一等,他想見我,我這位皇帝就拍着馬的去見他嗎?胡扯,讓他滾。”張富田當然不會讓朱爾典公使滾出西海,可這番話裏的諷刺意味總還是要巧妙傳達的,他默默點頭,這就轉身離開。

既然宋彪讓他滾,朱爾典公使也只能團成一團滾出西海。

沒有辦法,雖然中國還沒有重新崛起,但只要有了宋皇帝和東北軍,這也就算是一個基本的大國了,即便是英國公使又能如何。

宋彪很是不高興,總覺得英國就是做天朝上國慣了,這件事辦的真是目中無人。

唐紹儀的和宋彪詢問道:“皇上,不如讓臣下去接見朱爾典公使?”宋彪擺了擺手,道:“不用,你回zhèngfu之後再説吧,這段時間要乘熱打鐵,沒有德國和俄國的相助,我們也很難取得這樣的大勝,你要派外官員去俄國和德國公使館拜會。俄國排在前面,德國排在後面。後面繼續安排德國公使見你,將事情搞的隆重點。擺出要和德國繼續加深合作的姿態。最後呢,美國公使那邊也要另外派專員去洽談,也要隆重點。至於英國,你什麼時候見一下朱爾典都沒有什麼關係,提前接見之後,後面就別談太多了。讓他們慢慢琢磨吧。”唐紹儀默默點頭,道:“皇上聖明,臣下明白皇上的聖意,必當謹慎辦妥。”宋彪嗯了一聲。繼續喝茶,在心裏尋思到底該如何對付英國。

中英在理論上也屬於一種戰國的姿態,雖然英國自稱是中立,可若是沒有英國的鼎力支持,本也未必敢於冒然發動這場辛亥戰爭。

本戰敗之後,中英該如何處理外關係,這確實是一個棘手的問題,需要雙方都想辦法慢慢琢磨着,絕對不是朱爾典仗着私人的情和大英帝國的輝煌光環直接面聖就能解決的。

所以説,資深外官的朱爾典也有不靠譜的時候。他就是太悉中國了,以為人情大於天,只憑私人關係好歹能見到皇帝。

宋彪此次如此之快返回京師就是來正式登基的,此時不登基,還要等到何時?

接見了內閣總理唐紹儀之後,宋彪此後幾天又和蔡元培、陶成章、宋教仁、梁啓超、張謇等國會的風雲人物見面,親自出面調解,推選蔡元培為第一任國會議長,促成光復會正式改組為中國光復黨。

在國會之中。宋彪身為皇帝所控制的力量並不侷限於光復會,新政強國會、立憲會都有他的一部分人選。

新政強國會以前朝遺留的新派官員為主,宋彪自身就是新政強國會的創建者之一,另外兩位重要的創建者則是張之和袁世凱。

立憲會的組成是最為複雜的,其中有張謇所代表的zhōngyāng集權派,也有其他地方鄉紳代表的地方自治派,主體則是各地商紳,如張弼士、虞洽卿、朱葆三、渠本翹、喬景彥、孫梅堂等人就以立憲會成員的名義列席國會。

梁啓超的維新進步會雖然乏善可陳,但在理念上和光復會基本一致,強調zhōngyāng集權、君主立憲和開明**,完全支持帝黨一派是沒有問題,眼下只是拼了命的想在內閣zhèngfu和國會中找位置而已。

1911年6月10,身為內閣zhèngfu外相的歐陽賡和zhōngyāng陸軍東北軍參謀長陳其採代表zhōngyāngzhèngfu,在平壤和本zhèngfu簽署《中停戰條約》。

在宋彪離開平壤之前,他已經和本首相西園寺公望就朝鮮半島問題達成了“南北分理,共同監政”的原則,唯一的爭議點是朝鮮的首都留在漢城,還是遷往平壤的問題,這實際上關係到中兩國到底誰來直接控制朝鮮的問題。

上一页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