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革命黨之內戰 第2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打湖北是為了鎮壓國內的反抗勢力,打四川則是為了報仇。

只要湖北新軍倒戈,或者是徹底擊潰,失去了湖北這個橋頭堡,其他南方各省就徹底放棄自治的奢望,至少不敢明目張膽的反對帝國的統治。

為此,趙庭柱和馬爾託斯、陳其採、傅良佐準備了一整套的作戰計劃,只是現在看來多半是用不上了。

長江兩岸狼煙燎燎,烈火在連片的屋落中燃燒着,在過去半個小時的炮襲中,超過1。6萬發炮彈覆蓋了整個湖北革命軍的沿江防線,空中有兩個熱氣球懸浮在寬闊的江面上。

這兩個熱氣球的規格要比湖北革命軍的那個熱氣球大的多,上面有東北軍的黑三槍標誌,熱氣球上有照相設備,也有無線電發報機,三個人負責cāo作熱氣球,一個人負責偵查和拍照,還有一個人負責發電。

湖北革命軍的那個熱氣球倒是一直沒有升空過,原因不明。大概是覺得華而不實,對方似乎喜歡在黃鶴樓上觀測沿江對岸的軍事動態,如果不是因為宋彪此前有特別的代,趙庭柱或許會考慮直接轟掉這個古樓。

查閲了江對岸的情況後,趙庭柱等人返回指揮部,這就準備正式渡江。

因為第三步兵師不用參與此次作戰,陳其採設計了一個渡江方案。打算秘密讓第三步兵師到浠水縣渡江到黃石,通過大冶至武昌的鐵路繞道進攻武昌,趙庭柱將這個方案修改一番。讓陳武的第三步兵師的行動暴,迫使湖北革命軍分開防禦,而他則揮師從武漢強行渡江。

趙庭柱説服了參謀部。因為東北軍此時需要的是一場正面的絕對勝利,從心理上直接壓垮對手,雖然要冒險,但這種冒險是值得的。

在漢陽渡江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湖北新軍中的光復會成員很早就離新軍,組建了湖北巡防軍,退守到漢陽、漢口兩鎮,在遠東商行和外商輪船公司的幫助下,趙庭柱抵達漢陽之後就擁有大量的商輪和漁船,可以用於強渡。

湖北新軍原本擁有81門m1903型75mm克虜伯火炮。但是炮彈儲備不足,在革命起義之時已經消耗過半,此後軍隊內部發生分裂,光復會將漢陽、漢口地區部署的火炮、炮彈和漢陽兵工廠的庫存彈藥都轉移走,這就意味湖北新軍難以阻止大規模的火炮反擊。

在過去幾天的零星炮擊中。趙庭柱一直不斷引誘對手反擊,並且抓住反擊打掉了湖北革命軍的幾個炮兵陣地。

和黃興等人不同,僅是大規模剿匪運動就打了十多次的趙庭柱,擁有非常豐富的作戰和指揮經驗,參加過真正的大戰,他心裏很清楚。在過去半個月的不斷試探中,他已經確定對手的作戰力並不高,抵抗意志也不高。

所以,戰鬥會在帝國陸軍度過長江那一刻結束。

革命已經成功,現在當然是要享受勝利果實的時刻,結果還要繼續打仗,甚至是和更強的對手戰,士兵們肯定想不通。

在趙庭柱等人回到指揮部後,第一軍的第二輪炮襲就再次打響,六個炮兵陣地一百七十餘門火炮同時發動炮襲,對整個沿江的敵軍陣地進行二次壓制,光復會控制的長江艦隊也派了四艘軍艦參加作戰,護送商船和漁船將第一步兵師的前哨部隊運抵對岸。

整個過程正如趙庭柱所預料的那般順利,革命軍臨時發起的幾次炮擊很快就被第二炮兵旅的針對反制打垮,對方既無機槍,也無火炮,零星的幾門機關炮也被打散,只能靠人牆排出的步槍亂來抵擋渡江。

趙庭柱就在臨時搭建的警戒塔上觀望第一步兵師的渡江作戰,排在前哨是第101步兵團,第一師第101步兵團是帝國天字第一號的鋭部隊,至今還有一位營長是當初渾江馬幫出身,團長郭長勤和另外兩位營長則是趙庭柱在哈爾濱招兵時,從俄國教會學校招攬的舊部。

被視作嫡系之嫡系部隊的第101步兵團,一貫有着師承俄軍那種勇猛,不怕犧牲,歷次剿匪作戰都衝在最前線,乘坐兩艘運兵船搶先抵達對岸後,前的兩個連先行奪取灘口的陣地,搶據高點,用兩重機槍和十多輕機槍橫壓制革命軍,使得後續各連都能穩穩登錄,大範圍佔領前沿陣地。

直到這時,湖北革命軍才突然發力似的在兩個隱蔽的炮點開火,幾十枚炮彈稀疏的落在陣地上不久,第一師下屬炮兵團就利用54門三英寸西亞野炮進行反壓制。

因為有熱氣球觀望,哪怕革命軍將火炮藏在難以發現的民居和樹林裏,只要一開火就會徹底暴,革命軍也是經過一番計算,即便炮兵陣地顯得非常分散,三十多門火炮分散在十多個點,可每一門炮的炮彈都能落在事先預計好的陣線上,區域是對的,度還是差距較大,對第一步兵師的威脅並不大。

這些火炮一旦暴,遭遇的反擊規模很令人驚訝。

火炮真正的威力一貫在於度和程,沒有度和程,火炮就是漫天亂撒手榴彈,只是看起來很嚇人而已,雙方的炮兵素養差距顯得非常明顯。

隨着火炮的反制次數不斷增多,雙方出去的累計疊加損傷和差距就越加擴大,處於劣勢的一方會越來越難發起炮擊和反制,而優勢一方則會越來越順利的繼續壓制。

這是一種無需思考都能得到的結論,也是一種最簡單的戰爭經驗,在實際戰爭中,這種差距可能會擴大到難以想象的地步。

為了便於渡江和巷戰,101步兵團全部列裝了m1910式温徹斯特自動裝填步槍,這種步槍的有效程只有150米左右,但是速奇快,練的士兵可以打出一分鐘40發的速,部分班組甚至列裝了一種實驗的擲彈筒,擁有150米的程,口徑是30mm,這種簡易的迫擊炮在巷戰中擁有極多的使用空間。

革命軍在黃鶴樓和古城牆一帶依託蛇山的山地優勢構建了大量的防禦陣地,雙方就在攬虹亭一帶發生了第一次大規模的戰,101步兵團的第一營同第二十一混成協的兩個標在這裏手。

子彈亂飛,噼裏啪啦的亂響,從東北軍這邊擊出去的子彈就如彈雨一般衝散而出,雖然在兵力上的差距較大,但東北軍部署到班組的輕機槍很快就發揮出極強的壓制作用,m1910式温徹斯特自動裝填步槍的瘋狂速更是讓革命軍猝不及防。

在此前的幾次戰鬥中,北洋軍每一次遇到東北軍都很難抵擋超過十分鐘的時間,稍觸即退,一退就大規模的潰敗,湖北革命軍也難以逃這樣的命運,這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較量,就如同世界拳王和文弱書生的較量,一記鐵拳打過去,對方就不敢再打了。

在常規作戰中,東北軍通常採取三個連替前進的戰術作戰,各連相互按排,各排相互按班依次叉前進,井然有序,各班輪負責各自攻佔區的高點、機槍點的突破。

戰術訓練水平的差距在這個時刻暴的極其明顯,別人覺不到,官兵們自己的覺是最明顯的,本擋不住的判斷一旦出現,大家就只能瘋狂的後撤。

革命軍試圖依託蛇山進行狙擊作戰的計劃很快就宣告破產,此前花費大量力佈置的水平並不高而數量龐大的工事都成了廢棄品,第二十一混成協的士兵很快就大規模的選擇投降。

大家都知道這是革命軍內部的戰鬥,只要投降就可以換一個陣營繼續吃軍餉,如果不是同盟會的黃興緊急帶來了一批軍餉,他們本該在一個月前就轉投臨時zhèngfu這一方。

對軍人來説,有zhèngfu就行了,至於是什麼zhèngfu倒不重要。

趙庭柱最初的預計基本沒有錯誤,這場渡江戰役基本就在蛇山結束,革命軍一半潰敗,一半投降。

從東北軍9點50分抵達江岸,到了中午10點15分,東北軍的前哨部隊就已經佔領了革命軍起義總部,第八鎮新軍在閲馬場和積玉橋一帶宣佈投降,大約有六十多名共進會成員被官兵們壓了出來,這些人就成了替死鬼。rq,請收藏。

上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