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圍攻北京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7月26夜晚的一場瓢潑大雨救了北洋軍第四鎮統制吳鳳嶺一命,東北軍第一步兵師在昨傍晚分兵兩路抵達河鎮和辛馬莊,在曹錕的勸説下,吳鳳嶺連夜冒雨帶領第四鎮撤離馬廠,全軍拋棄輜重,輕裝簡行向滄州逃竄。

趙庭柱的第一步兵師也是連續48小時急行軍160公里趕了過來,為了防止第四鎮向西和第二鎮會合,在馬王店一帶另外駐紮了一個步兵團,如果第四鎮不逃,則將從三個方向同時進攻。

第四鎮則乘夜南逃,放棄和第二鎮會合的念頭。

聽説第四鎮逃竄之後,馬龍標再也坐不住了,他繼續守在保定就有可能被東北軍兩個師的兵力合圍,匆忙放棄陣地,沿京漢鐵路向南跑,他和段祺瑞帶着第二鎮跑去找老上級袁世凱。

北洋軍就這麼一跑二跑三跑,連續跑了三個鎮,一個沒有抓到,這樣的結果讓宋彪很是不滿。

如果這三個鎮都跑到袁世凱那邊,袁世凱就可能在河南、山東一帶聚集着三個半鎮的兵力東山再起,再加上王士珍、張勳在江北、江南提督所率領的舊軍,很可能會被袁世凱一個很不錯的底。

收到趙庭柱的電報後,宋彪立刻下令蔡鍔全師南下,一路追擊北洋軍第二鎮,趙庭柱全師向保定轉移,返攻京師,第二十鎮留守天津、廊坊。

其他都能跑,北洋軍的第一鎮、第六鎮和京師衞軍是沒有地方跑的。

在大清國即將滅亡的最後這段時間裏。載灃的猶豫不決真正害苦了京師的所有滿人,其實載灃最好的選擇是沿着京漢鐵路往南逃,和第二鎮南北夾擊東北軍的第一騎兵師,突破一條血路逃向山西;其次的選擇是北逃,駐守在張家口的第四騎兵旅本不是東北新軍的主力部隊,只要載灃和衞軍誓死一戰,突破這支部隊的難度很低。

載灃太憂鬱。在兩條路都被堵上之後,他沒有選擇誓死突圍,而是忙於尋找其他突防的辦法。甚至考慮走山路,走承德,逃亡太僕寺旗。然後進入南漠,繞道進去陝西。

載灃負責安排逃跑之事,又幻想調其他部隊前來京師救援,良弼則加緊調旗人,想要死守běi外城,徵調勞役在城外大量挖溝壕。

一直到了27傍晚,東北革命軍才收到了確切的情報——滿清決定死守京師,正在加緊修建工事。

這個時候,東北革命軍也已經完成了大規模進攻的準備,第二步兵師作為主力正面進攻。第三步兵師從北側進攻,第五騎兵旅繞道入西南,堵死滿人離開京師的最後一條路。

宋彪在這一的傍晚抵達通州,試圖親手將京師攻打下來,主攻的方向就是東便門。

北洋軍的連續潰逃讓載灃和良弼都是痛心不已。也更加膽喪志低,為了防止第一鎮的統制何宗蓮逃跑,載灃臨時重新啓用第一鎮的老統制鐵良,讓鐵良帶領第一鎮鎮守東便門,在城門外大挖溝壕,試圖抵擋東北軍。

在宋彪抵達之前。東北革命軍的四門鐵道重炮都已經抵達通州縣鐵路站,而率先對東便門陣地發起炮擊的則是第二步兵師的下屬重炮團,32門m1898\1909型105mm克虜伯輕榴彈炮和18門m1902型15公釐克虜伯長管加農炮對着城牆、防線狂轟濫炸。

炮兵陣地位於太平鄉附近,第二炮兵旅已經抵達,炮兵陣地在太平鄉南側的王四營,第一炮兵旅則正在通州進行最後的準備。

到了陣地上,宋彪還是先視察了第二步兵師的陣地,張鴻逵在這裏採取的兩條線的佈防,兩條線都位於清軍的火炮反擊範圍內,密集的採用了防彈壕和耳,縱深線拉的比較寬。

在工事上,宋彪基本並無挑剔之處。

走在陣地上,宋彪並沒有讓太多的人陪同,只帶十幾名警衞營的親兵,自己帶着望遠鏡,穿着和正常校官一樣的深棕作訓服,白天剛下了一場大暴雨,到處都顯得很泥濘,他穿着一雙橡膠軍靴,在泥濘的陣地上到處走動。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