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神奇的橡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經貿大戰不是遲早要打,而是自1872年簽訂《中通商條約》以來就一直在打,起于山東煙台,擴大至青島、上海、長崎、神户、大阪,最烈的地區則是在朝鮮仁川,此前一直是華商佔據優勢,直到甲午戰爭和清政府簽署《馬關條約》之後才徹底失去平衡。…宋彪在撫順視察了兩天的煤礦產業發展情況,雖然遠東財團從一開始就奠定了先發展煤礦工業的決心,但在1907年的年會之後,投資方向就逐步轉向其他極缺礦業和紡織業,將國際貿易、金融、礦產、紡織、糧牧加工、冶金、港口航運、地產、軍工、化工作為長期階段的主要十個支柱產業發展。

至於機械、電氣、造船等產業,遠東財團現在基本無實力涉足,都是以本土優勢和外國中小企業合資經營,坐等新的機會。

其實在宋彪的心理,紡織業和煤炭工業一樣重要,只是前者在最近十年內的問題比較急切。

視察了撫順後,宋彪繼續乘坐鐵路前往遼陽視察冶金、機械、化工、水泥等工業,再乘坐新開通的海錦鐵路前往錦州,沿路考察遼東灣棉花種植區,錦州、海城、盤錦目前是新棉推廣的重要地區,各地新政農業局都設有棉藝所,推廣從國外引入的長絨棉。

新的錦州府實際上是位於後來的錦州港東側高橋鎮附近,介於錦縣和葫蘆島之間,在袁世凱擔任直隸總督之時,宋彪已經和直隸總督衙門協商處理了錦州劃區的問題,原有的錦縣繼續為縣,整個錦州府下設六縣,都是主要的棉花推廣區,為了推廣棉花種植,錦州府配合遠東財團採取三畝換一畝地的方式,大規模遷移本地居民北遷至吉林省牡丹江府,在錦州府擴大本地農户的土地面積,設置大規模種植的錦州官墾局、軍墾局。

由於地價便宜,遠東財團在高橋、錦州港一帶大量購置土地申辦為工商業用地,在這裏投資港口,聘用德國建築設計師規劃和投建新的錦州城,以此為基地建設錦、錦海、赤錦、奉錦、錦京五條鐵路,由於港口條件優良,本地從最初的設計中就有南、北兩個大港口區,兩個港口區同時建設,北港為商貿區港口,南港則是工業集中區。

因為天氣寒冷,宋彪乘坐火車一路前往錦州府的過程中並沒有見到成片的棉花地,但和關內地區還是有着明顯的差別,這裏的土地在田埂的開設上就明顯要大的多,每一隴地至少在一垧左右。

關東的土地大多都是如此,一垧就是一隴地,軍墾區、官墾區從基礎就採取從美國收經驗的方式投建農業機械走大規模農業種植之路,軍墾官墾配備的馬種也多是西頓河挽馬,體型大,挽力強,耐寒耐飼料。

各官墾、軍墾都設有育馬站,據引入的馬種按要求長期培育新的馬種,目前主要是用比利時挽馬、西頓河挽馬改良本地的蒙古馬種,培育更適合東北地方特點和要求的中重型挽馬。

馬對中國而言確實是太重要了,不僅是軍隊在未來五十年都大量需要馬匹,農業生產在未來五十年的時間裏也仍然大量需要馬匹。

現在東三省主要是通過遠東鐵路從歐洲和俄國大量進口種馬,以歐洲中重型挽馬為主,每個月引入的種馬大約在三千匹左右,分配到各育馬站大致匹配五到十匹本地母馬。

東三省的經濟快速發展首先要保證大量的勞動力,即便人口新增較快,考慮工商業化和城鎮化,東三省在未來五十年裏還將長期處於地大人稀的局面,工業和農業的勞動力都較為緊缺,無論是農業種植和鄉鎮運輸都需要大量馬匹,加上東三省的農業特徵更類似於歐洲,以及對軍事上挽馬的需求量大,這就進一步迫使東三省必須全面加強挽馬的培育和繁殖、推廣工作。

比如説在黑龍江省,一半的土地都屬於官墾和軍墾區,這些土地的種植基本就必須大量依賴挽馬,即便是軍墾、官墾的林場,也需要數量龐大的挽馬從事運輸工作,光靠建鐵路來改善通,經費太高,施工難度也太大。

由於馬種需求量大,東三省目前也談不上具體引入哪一種種馬,比利時、德國、俄國是最主要的種馬引入地,這也和鐵路運輸有關係。

錦州的官墾、軍墾區算是比較少的,也有分佈着二十多個育馬站,距離錦州六十公里的州則擁有亞洲目前規模最大的育馬基地和軍墾牧區,此前清政府在遼東地區有三大傳統軍馬牧場,分別位於大小淩河和盤錦營口,擁有的馬匹數量龐大,隨着大小淩河、盤錦、營口等地的開墾,在宋彪接管之後,這三大馬場都被取消,統一集中到州北部地區,設置了遼西軍牧局統一管轄,佔地約七百萬垧的半山地和草原,位於新北部和科爾沁大草原東部,最初有一半土地超出了東三省的轄區,在東三省的要求下,目前都已經劃歸奉天省管轄。

東三省在土地管轄的擴張上是比較明顯的,清政府中央朝廷也一直對此非常容忍,包括像赤峯劃入東三省遼西軍牧局之事,清政府也未有異議,而宋彪之所以堅持要求將赤峯地區劃入東三省,實際是看重了本地的礦產資源。

在過去三年間,奉天省的轄區擴張了近1/4,新增土地都劃歸遼西軍牧局。

隨着遼西軍牧局的設立,錦州轄區內的兩大官牧場取消,騰出超過三百萬垧地的土地後,錦州的棉花種植業開始迅速走向了繁榮,而錦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港口條件也隨之成為遠東財團重點投資發展的區域。

宋彪視察錦州的第一站不是位於此地正在實施整訓的東北新軍第一騎兵旅,而是張弼士的錦州裕昌紡織總廠,這家紡織廠是張弼士在錦州興辦的大型工廠,和遠東紡織總廠合股投資了兩千萬圓,另外從各家銀行拆借貸款1400萬銀圓,張弼士佔股份的7成,遠東紡織總廠佔3成,目前是東三省投資規模最大的紡織廠,完全投產之後將擁有80萬紗錠和20萬捆棉紗的產能。

別看東三省的新工業企業多如牛,真正投資巨大的企業很少,即便有也多是遠東財團旗下支撐着整個東三省工商業發展的龍頭企業。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