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舒萱小姐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今年的東北新軍肯定能過一個很不錯的寒冬和節,因為從七月份就開始着手準備,在各地閒置的荒地裏,宋彪發動士兵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種了六百多垧地的蘿蔔、胡蘿蔔和大白菜,都是能過冬和便於儲存的菜,為此又建了四百多個地窖,各連各排自己動工,將本連隊一個冬天要吃的蔬菜都囤積起來。

加上豆醬、辣椒醬、酸辣菜、蘿蔔乾和各式醃、香腸、鹹鴨蛋,今年冬天肯定有不錯的伙食。

菜不缺,糧食就更不缺了,麪粉按照每人四十斤的規模囤積了八十萬斤,高粱米的規模則是四百萬斤,加上大米、玉米和土豆的庫存,糧食可以一直撐到明年四月份。

從四月份到七月份,宋彪必須要買一批美國糧食,此後再買一年的湖廣糧和直隸小麥,再向後,東北新軍只要本地購糧就行了,俄戰爭的影響在明年就會消退,糧食還是會有較大的餘額。

宋彪到後勤處檢查了一番,應該説各方面的儲備情況都不錯,至少和關內各路新軍相比,他這裏的子是很紅火的,畢竟有錢嘛。

有錢不代表會亂花,為了節省開支,後勤處打算在東陵軍部空置出一片地自辦一家紡織廠,用於修改俄軍裝、棉被、牀單之類的戰利品,以及俄國不要的二手貨,改一改,洗一洗,重新上染一染,基本就是一件新衣裳,特別是本冬裝的棉絮很不錯。都是進口的美國棉。

蔣方震算了一筆賬,自辦一家軍工紡織廠只需要四十萬銀圓,僱傭幾百個工人,買二十台設備就差不多了。節省下來的錢則是很多,基本原有的儲備物資都能合理利用。

宋彪安排此前在上海官辦紡織廠任會辦的潘斯熾暫時負責此事,並且答應給潘斯熾一個承包經營的條款,這件事如果真的辦好了,多的不敢説,東北新軍三年之內不用在棉花、布料、軍裝方面費多少錢。

有主義,你可以讓他忠於信仰,有朝廷。你可以讓他忠於朝廷,什麼都沒有,你就只能讓他忠於市場經濟。

視察了後勤處後,宋彪又去了遠東陸軍士官學校查看教材翻譯和印刷情況。這些工作由學校的教材部專門負責,買了三台老式的印刷設備,此前是上海一家印刷廠的舊機器,勉強湊活還能用,反正士官學校的書籍印刷量都不大。最多的士兵訓導手冊也不過一萬份。

在遠東陸軍士官學校,宋彪提倡五本書是學員必讀,即《荀子》、《孫子兵法》、《蘇沃洛夫軍事文集》、《戰爭論》、《戰爭藝術概論》,他不僅首先要求入學新生先讀《荀子》。並將“隆禮尊賢而王,重法愛民而霸”作為校訓。要求學生當“先立身,再立軍。後強國”宋彪這種離奇的要求使得遠東陸軍士官學校從建校的第一天就有着非常獨特的一面。

遠東陸軍士官學校開設有專門的國政課,講述中國古典哲學、西方哲學、西方現代啓蒙思想、中國歷史、世界通史、現代民族主義發展史,國政課的開門第一課就是《荀子》,也設有《新中國論》的教學課程。

因為有超過一半的教材是直接從文教材中翻譯過來,所以,學校也聘用了十多位的專業語翻譯員,務必確保能確的翻譯,除此之外就是從俄**事學院的教材中直接翻譯。

第一期進修班和學制班的進度太緊,很多時候是明天要用的教材,今天臨時增印,有時候甚至連教材都沒有,只能靠在黑板上手寫,或者是翻譯教員據俄國教官的要求臨時口譯,學生現場抄寫。

就在這種緊張和艱苦的環境裏,第一期進修班和學制班的教學情況都還算是可以接受,雖然學員們的普遍問題是基礎水平太差,但至少超過一半的學員都還能適應這種緊張的學習節奏。

在這一階段,宋彪從本振武學校和陸軍士官學校招攬的畢業士官已經超過四十五人,幾乎佔總畢業生的13,連陳其採、傅良佐這些小有名氣的士官生們,也都陸續在邀請下抵達東北新軍效力,如果他還説自己的部隊缺人才,袁世凱、張之那邊就只能説是缺的和鬼的一樣。

宋彪的遠東士官學校擁有72名俄軍教官,其中一半是資深教官,教學水平很不錯,此外還有二十七名兼職教導員,一百二十餘人的其他教職員和翻譯,開設步、炮、騎、工四個大科,偵察、情報、繪圖、通信、軍工、後勤、軍醫七個小科,同時實施速成班、進修班、學制班、特訓班四種不同的教學模式,總規模已經超過本陸軍士官學校,堪稱是亞洲最大的陸軍士官學校。

用阿列克謝耶維奇。布魯西洛夫副校長的話説,遠東陸軍士官學校的教學水平實際上要好於俄國最好的莫斯科步兵士官學校,差別只在於學員本身的基礎素質。

在遠東陸士,宋彪檢查了教材和近期‮試考‬情況,以及教官對各班小考的評分,心裏大體還是比較穩定的,雖然暴了很多問題,但至少能繼續良的循環下去,關於學員本身素質不足的問題,他考慮還是要先設立一所預備學校,提前補學素質課,特別是數理化、外語和哲學、歷史等基礎部分。

正好陳其採就在學校裏負責教材處的工作,宋彪就和他談了談,讓陳其採去籌建一所遠東士官預備學校,儘快招生,安排足夠的教員,以二選一的晉級概率挑選遠東士官學校的士官生。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