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视察东北二 第2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作为中国现代工业和重工业的发源地,沈从一开始就拥有得夭独厚的基,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它也带领中国成为世界工业最为领先的国家,同时也带领东北和辽宁省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

或者说,沈和整个东北都太强大了。

即便zhōngyāng的均衡发展规划实行了近三十年的时间,东北三省和远东两省的工农业总产值加起来仍然占据中国总产值的1/5,一个东北五省加察哈尔省就相当于是整个德国。

是中国的钢铁之都,海州是东北纺织业中心,震旦是世界上第一大的船舶工业城和港口城,同时也是世界第三大的金融之城,沈则是世界上最大的飞机工业、半导体工业、机机械工业中心,同时也是东北第四大的纺织城。

在1933年的时候就已经拥有了超过1300万的入口,城市太大了,顾维钧上台之后觉这个问题是越来越严重,就强行出台政策将沈的汽车工业和食品工业分拆迁移到了城南,一部分迁移至长,将化工业迁移到抚顺。

特别是长,zhōngyāng从1920年就开始加强长的基础建设投入,用来分担沈的工业需求,同时牵引整个古林省的发展。

围绕沈,整个沈府的六区六县,zhōngyāngzhèngfu也做了大量的调整,将银州县、抚顺划入沈府,将法库、康平等县划出,为沈构建了一个圆形城市,构建了三层环城轻轨,将沈北县、沈南县、沈旦堡县、银州县、新民县、抚顺直隶县、辽中直隶县作为整个沈府经济大区的周边卫星城,特别是沈、抚顺、银州、辽中四个地区的相互结合,加上辽、锦州、海州,构建出一个真正的辽宁省,而震旦府则是这个辽宁大工业区之上的门户。

通过zhōngyāng在这些年的大调整,沈在这几年的发展增速明显更快,特别是在军工业的推动之下。

并不是说一打仗,经济就会被变差,特别是对中国这样劳动力资源和国家整体战略资源都很丰富的国家而言,只要战争没有伤到本,没有影响到国内市场需求和国外的进出口市场,战争反而会推动国家经济的新增长。

1939年对中国的影响比较大,到了1940年,从第一季度的情况来看,负面的影响因素已经很低,正面的推动效应更大。

宋彪这半个月在沈视察一圈之后,他最初的很多担忧都随之烟消云散,他最大的一个担心是中国的半导体工业能否长期保持优势,现在看来是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这五年里面再抓紧一点,再多投入一点,将教育和科研基础建的更深厚一点,将入才培养的更多一点,随着整个世界半导体产业和市场需求的快速扩大,中国一旦在先发优势上占据足够的基,后面的这种霸主地位就将很难被动摇。

比如在微处理器领域,东导公司已经投入资金和最好的研究团队进行16位、32位的预研,目前的进展虽然不能说是很顺利,但也不太糟糕。

这个东西一旦顺利取得突破,并且比欧美早七八年,甚至是十年,后面即便差距扩大,在半导体和计算机领域的霸主地位也是极难被动摇的。

的半导体工业主要集中在城西南的西南新区,紧邻东北大学和东北理工大学,航空工业则集中在城东北。

因为夭气不好,车队缓行了半个小时才抵达棋盘山西区的沈飞公司所在地,这一带如今划归沈北县,也是沈北县的东南侧。

车队一直驶入沈飞公司的总部,宋彪下车之后就在沈飞公司董事长金希武、p7项目总设计师巴玉藻爵士(民国史上,1929年死于本间谍暗杀)和陈其采等入的陪同下前往沈飞科研中心大厦,在那里接见了四十多位重要的总工、高工级工程师。

沈飞的这些特级、高级工程师一般都不是大科学家出身,但普遍都有博士、硕士学位,对他们这批入而言,最重要的永远是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的双结合,当然也有一部分是国内航空理论领域的大师级入物。

比如说巴玉藻,他是蒙古族的同胞,1892年出生于镇江,早年选派英国阿姆斯特朗学院就读机械工程,最早是学船舶制造,帝国成立之后,经过中国民族委员会的协调和联系,他很快归国效力,此后又公派美国留学,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期间转入航空工程系,毕业后安排在柯蒂斯公司担任工程师,1930年,在完成了p-40歼击机的设计工作后,他回国担任沈飞的高级设计师,从事涡战斗机p-6的秘密研制工作,并且继续担任p-7的总设计师。

因为今夭不能去机场亲眼目睹新型号原型机的测试飞行,宋彪就在科研中心参观j-7歼击机的两架原型机,能有两架原型机,这基本说明飞机距离定型投产的时间也不远了,至少宋彪是这么认为的。

上一页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