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可怜的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这番话用在大本帝国身上真是再适合不过,在过去的十几年间,
本确实被中国
制的太可怜,即便是一战斗战败国,德国毕竟还处于德法平衡的英国外
政策中,有英国的扶持,在美国的欧洲政策中,德国也是债务援欧计划的第一环节,
本呢?
本有什么?
在中国的排斥和制之下,
本空有仅次于英美的世界第三的海军,却无法向东南亚扩张,巨额的军费开支并没有让
本收获到任何实际的好处。
中国不能理解此时的本。
当本只有朝鲜和极乐岛地区两个殖民地,一旦失去了南朝鲜殖民地,
本等于丧失1/3的国民产值,丧失了仅有的原材料基地。
本在表面上有三个选择,一是承认中国对亚洲的绝对领导权,加入亚盟,并且在中国的支持下加入上海自由贸易组织;二是维持和平,放弃南朝鲜殖民地,并以此为基础尽可能的通过外
谈判保持一部分的在朝利益;三是发动战争,占领整个朝鲜。
第一个选择本是不存在,即使现在的
本承认中国是亚洲真正的霸主,也不可能加入亚盟,作为亚盟之中唯一的工业国是中国最为重要的经济基础。
顾维钧内阁希望用军政手段迫
本接受第二个选择,但
本
本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局面,所以,
本只剩下战争一个选项。
本近卫内阁的态度虽然很强硬,摆出一副不惜一战的姿态,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开战的想法,近卫文麿此时并不觉得事情真的很严重,只要
本不承认朝鲜北方政府即可,
本毕竟牢牢控制着“大韩帝国”稳守南朝鲜才是最符合
本利益的地方。如果北朝鲜要通过军事进攻统一南朝鲜,
本再考虑军事行动也不迟。
本军部则不是这样想的,军部要求乘机决战,占领整个朝鲜半岛,同时消灭中国海军。为
本向南扩张扫平障碍。
但是。本军部想要发动战争的话,它也必然面临两个障碍,一是海相米内光政坚决不同意对华开战,米内光政是
本海军部中最为清醒的人。他就坚持认为对华开战等于自杀,而且,他背后是
本最后的元老西园寺公望,他的态度也代表了西园寺公望的意见;二是
本天皇明确通过内大臣表态不会支持对华战争。
本国内毕竟有清醒的人,他们很清楚。以
本目前的国力
本不可能打赢中国。
几乎就在宋皇帝从特殊渠道得知本内部考虑发动战争偷袭三都澳海军基地的同时,同一天的晚上,
本首相近卫文麿、海相米内光政、陆相杉山元和元帅府的两元帅载仁亲王陆军大将、伏见
博恭王海军大将都被西园寺公望邀请到自己的私邸,试图就对华宣战一事进行最后的论断。
作为本政坛最后的元老,西园寺公望在近十年间对
本政坛的控制力已经越来越弱,虽然还拥有向天皇提名内阁首相的权利,但也已经被近卫文麿这一代人架空的很厉害。
即便如此,西园寺公望还是有实力召开这样的秘密会议。
这场论断会,从一开始就注定是海相米内光政和陆相杉山元之间的辩论会。前者反战,而后者则积极要求对华开战,近卫文麿则是典型的中间派,想开战又不敢,不敢开战又不愿意得罪军部。
因为本军部的情报历来有添油加醋和掩饰差距的习惯。臭名昭著,西园寺公望
本不信任
本军部此前提
的各种汇总报告,另外让米内光政和石原莞尔另行安排人调查中
军事实力的差距。
在所有人都到场后,坐在榻榻米上的西园寺公望就将他们这一派收集到的情报汇总分发给每一位。静静的等他们看完,但很明显。陆相杉山元本不信任这份情报的可靠程度。
西园寺公望并不在意杉山元陆相在席下表现出的那种倨傲和不屑,他手里持着黑的手杖,淡漠的阖上眼帘坐在灰白
的榻榻米之上,冷静的等待其他人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