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海军超越 第2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中国的第一艘皇帝级高速战列舰已经基本在江南造船总厂竣工,明年3月即将下水试航。而本的大和号也在1937年初紧急开始了建造计划,因为工程规模庞大,而本还真正的缺乏现代工程管理经验,距离完工预计还需要一年至两年的时间。

本的大和级战列舰完工之前。帝国的两艘皇帝级高速战列舰都将顺利完成服役,就战列舰的总吨位而言。帝国海军的战列舰规模第一次同本海军保持在同等规模。

本海军现有河内、金刚、扶桑、伊势、长门、纪伊六级战列舰,金刚级是从战列巡洋舰改装而成的高速战列舰,河内级、扶桑级、伊势级、纪伊级各有两艘,前两级原则上还不属于高速战列舰,真正有资格称之为高速战列舰的有金刚、伊势、长门、纪伊四级,总计10艘主力战列舰。

纪伊级战列舰属于长门级战列舰与大和级战列舰之间的过渡舰型,起初这一级战列舰的建造计划在华盛顿海军公约签署之后就被取消,但为了同中国海军造舰计划竞争,1935年12月就秘密开始建造,第一艘在1937年7月份服役,第二艘也在近期服役。

因为海军经费被帝国战列舰的建造计划大幅度牵扯,本并未能在航空母舰的建造上同帝国保持相等的竞赛,目前现役的海军航母总计5艘,除了苍龙号和凤翔号,其余都是临时改装和改变建造计划而建造的航母。

战列舰的竞赛非常耗钱,为了对应中国海军临时增加的战列舰建造计划而增加了两艘纪伊级,直接将其他海军经费消耗掉。

在此之前,中海军也进行了长达十年的巡洋舰竞赛,对于本经济的损伤是非常厉害的,同时使得本明显处于海军强而陆军和空军都明显弱小的状况,而本的工业主体投资也几乎都集中在重工业和军工业,整个国家经济被长期的军备竞赛拉扯的彻底畸形。

至此时,中国海军在战列舰领域拥有震旦级、青州级、豫州级、凉州级、皇帝级五级别的战列舰,凉州级战列舰和后来改变成皇帝级的雍州级战列舰的建造计划在1935年就完全公开,也是帝国明显要拉扯本再次在海军战列舰进行竞赛的策略,最终在帝国确定建造四艘凉州级和四艘皇帝级高速战列舰的同时,本也临时增加建造4艘纪伊级和4艘大和级战列舰的规划。

本和中国搞海军竞赛很吃亏,帝国在1935年至1937年建造了8艘战列舰,4艘凉州级战列舰和一艘皇帝级战列舰是帝国海军的订单。而其余3艘分别出口到伊朗、泰国、巴西,在帝国4艘凉州级战列舰同时服役之时,本卯足全国之力也只是完成了两艘纪伊级战列舰的建造。

即便如此,帝国仍然拥有足够的余力新建两艘航母和多艘护航巡洋舰,双方的军舰建造实力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上。

帝国海军现在拥有4艘震旦级、2艘青州级、4艘豫州级、4艘凉州级战列舰。震旦级属于无畏舰水平。而此后建造10艘战列舰都属于高速战列舰。

相比本海军过去不断拆毁的旧舰,帝国海军起步虽然较晚,却是从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和德国巴伐利亚级战列舰的基础上起步,直接收了当时英德两国的战列舰建造的技术和设计经验。而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也保持了较高的设计裕度空间保证后续的升级,这使得帝国在战列舰上的每一分钱的投入都很值。

帝国最早在一战时期建造的4艘震旦级战列舰在经过现代化的改造升级后,反而因为吨位较低,拥有更为灵活的作战特点,也是在中海洋线之间最活跃的四艘军舰。

从豫州级开始。帝国就已经积累了更为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实力,在整体建造水平和防御装甲的锻造上拥有更为充裕的实力。

在战列舰的对比上,依靠强大的舰船建造实力,帝国海军战列舰的总体实力第一次超越本海军,帝国海军拥有14艘战列舰,而本海军则只有11艘,但是本海军采取“虽然数量跟不上,可每一艘都当是锐”的政策,它的平均单艘的标准排水量吨位都要更高。双方的海军排水量总吨位差别并不大。

以最新的凉州级和纪伊级对比,凉州级的单艘标准排水量是3。95万英吨,而纪伊级的单艘标准排水量是4。26万英吨。

在航母领域,本海军5艘,中国海军7艘。表面上差距不大,但是帝国7艘航母都是较为成的航母,不仅从一开始就是专门设计的航空母舰,在此之前还经过了两艘航母试验舰的充分实验。在第一艘镇远号航母之外,其余4艘是东北级航母。2艘是远东级航母,远东级两艘航母是在东北级航母基础上再次改进设计的新型号。

在东非战争期间,2艘东北级航母和镇远号航母都抵达了印度洋海域参战,虽然未有真正意义上的海战,但从远距离的航海测验中,已经证明同级别航母担任护航航母是合适的,镇远号的航母担任护航航母的效果并不是很好。

按照帝国海军的规划,东北级航母和远东级航母都属于主力航母,在和平时期相互扮演护航航母的角,而在战争时期则大量建造中轻型护航航母。

两者的差别只有一点,那就是前者以战斗机、鱼雷轰炸机为主,攻击机和侦察机为辅助,而后者则是以战斗机为主,以侦察机为辅。

上一页 下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