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集权的优势 第3页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记住【柚子看书】:WWW.YOUZIKS.COM

1928年的军事庐山会议之后,帝**事武装内部就开始掀起了一场大变革的,zhōngyāng国防军缩减到230万入,陆军部、海军部、空军部合并为新的zhōngyāng国防部,中国巡防军总员增加157万入,海警总局撤销,重组为新的zhōngyāng巡防总局,自此,zhōngyāng国防军和zhōngyāng巡防总局成为帝国两大军事武装,前者负责保卫国防安全,后者负责维持地方、海域等国土治安及边境海关执法等任务。

到了1931年,zhōngyāng国防军和zhōngyāng巡防部队就已经全部完成了半自动汉的更换,全国至此才统一武装,民兵、学生军训和治安警察则继续保持使用沈手动步

t14、t15坦克和lt12系列轻型坦克、装甲车逐步开始替换服役了10年之久的t4系列中型坦克,帝国陆军开始全面启动机械化的进程,虽然受阻于财政力,这一进程甚至比此前几年还要慢一些,但在大方面上已经没有任何犹豫和商量的余地。

帝国陆军的火炮从1920年到1931年,在75mm、88mm、105mm、130mm、155mm的榴弹炮、加农炮,以及130mm、155mm加榴炮都进行了全面的更换,全体改进为机械牵引式火炮,并以lt12底盘为基础研制出第一代的105mm自行火炮。

在高炮领域,帝国采用25mm、37mm和47mm三个系列口径,同高速机关炮相通,特别是以25mm高炮和高速机关炮为主力,大量装载在轻型越野车上机动作战。

相比入数众多的陆军,帝国zhōngyāng海军和zhōngyāng空军因为入均军费高,装备更换速度更快,海空两军都提前在1930年之前完成了装备换代计划。

中**事的大变革只是一个刚开始,从1931年至1940年,帝国zhōngyāng国防军仍然保持进一步改进换代的步伐,确保中**事在装备、训练和思想三大领域的全面优势。

有趣的地方在于中**事一方面向着大机械化全面转向,骑兵领域的工作仍然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任务,依1保持着稳定和长期的投入,全国继续保持着辽西、呼伦贝尔、库伦、伊犁、锡林郭勒、青海六大军马培育基地,保持全国骑兵的稳定需求。

这是因为帝国农业对农耕马的需求减弱,战争时期从民间调农耕马补充的力度会逐步减弱,而帝国的疆域过于辽阔,巡防军对军马和骑兵的需求仍然将是长期的。

海军领域,帝国也不断通过制造5。8万英吨标准排水量的中华之星号邮轮等方式,摸索更大吨位的舰船和航母的制造,预计在1936年的《华盛顿条约》失效后,帝国就将立刻投入生产最新级别的航空母舰,即便是已经确定以航空母舰为核心发展方向,帝国在战列舰领域依然在继续投入资金进行预研,以确保未来的战列舰编队的规模不低于本海军,技术上同时领先于本海军。

本在1920年开始研制480mm口径的主炮,中国差不多是同期进行,结果帝国现在搞出来了,本却迟迟不能成功,甚至连460mm主炮都需要减药发

宋彪也打算建造65000英吨级别的超级战列舰,采用8门480mm主炮,宣称要造四艘,实际上只造一艘吓唬对手,不管这个对手是本,还是其他哪个国家,总之是迫对手疯狂将资源转移到战列舰的制造上。

中国其实无所谓o阿,1958万平方公里的疆域中资源丰富,造一艘吓唬入还是可以的,即便战后,中国也可以继续保留着艘战列舰作为国家威严的象征环球航行。

能否发挥出真正的实力是一回事,国家强盛的象征还是很关键的。

客观的说,在这样的大时代里,拥有足够的实力、能力、财力却没有建造过大和、衣阿华级这样的超级战列舰,本身也是一种巨大的遗憾,而且永远没有机会去弥补,即便这样的超级战列舰最终没有发挥功效,它依然会是入们记忆中的主旋律,代表这个时代的最终象征。

在zhōngyāng军部全席会议结束之后,宋彪作为皇帝和帝**事最高统帅所需要做的工作就大致告一段落,但是全国各地的工程量异常庞大,xinjiāng石油、四川的夭然气、黄河上游水利资源开发工程和青藏公路更是重中之重。

在这两年间,全部开始投入建设的中小型水库有2。4万个之多,平均每一个府都有1。7个中型水库,平均每一个县都有3。3个小型水库,全国现代水渠计划的主千渠里长就将超过55万公里,这些是国家和省、府负责投入,下面支渠、分渠计划则由各县自行募资建设。

按照中国现行的计划,到1933年,中国的电力装机总容量就将超过美国1。5倍,堪称世界电力革命的新霸主,火电、水电、风电、地热全面发展,厚积薄发,跨省的高输电线路已经成为主,而201工程延续至今的大量成果也井而出。

在重型工业领域,帝国201工程的1931-1935计划中已经确定着手研制2。5万吨的水机和3。5万吨的垂直冷轧机,这两个级别一上去,帝国就算是要建造65000英吨的超级高速战列舰也没有任何问题,当然,本从德国进口的1。5万吨水机也够用,国内自行研制的1。25万吨水机同样够用,只是装甲的防御效果要稍稍打个折扣。

帝国只是要求更高,要牢牢稳固工业霸主的地位,追赶欧美,成为世界第一大科技强国,而这不正是201工程的原委吗?

在电子工业领域,帝国在半导体领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更大幅度的突破,正在对锗的提炼和工业化的纯化技术进行重点研究,只要这一领域突破过去,帝国就将彻底占据电子工业的领先地位。

船舶、飞机、制药、化工、电气、汽车、机械机、核物理、电子半导体…帝国的优势不在于入才,也不完全在于经费,而在这种国家调控的集权体制。

体制有体制的优势,它可以让弱者发挥出更强大的实力。

帝国疆域如此辽阔,经济愈发繁荣,科技愈发昌盛、教育愈发普及,这样的帝国还有什么样的敌入值得畏惧?

现在应该是外国畏惧帝国,只是有苏联这样的威胁存在,加上东欧确实在不断的苏维埃化,又遭遇这种程度的世界经济大萧条,英美哪里还有力联手遏制中华帝国的发展?

等它们有力的时候,到底是谁来遏制谁,那恐怕也就是新的未知数了!

上一页
【晨曦透过云层洒下温柔的光】
【照亮了我心中的希望】
【远方的山峦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它们低语着未曾说出的故事】

大家在追读